《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 加强对农村各方面基础建设资金的投入,使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很受鼓舞。但是增加投资的钱从哪里来?多位经济学家认为,多渠道筹资应是必走之路,特别要加强资金监管和提高项目评估的科学性,让农民真正成为资金投入的最直接受益者。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牵扯到融资的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志雄说。 一是政府要加大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拨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第二 要加强金融资本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第三就是强化社会资金的投入,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资本的投入。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李长安提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还可以有一些创新,例如可以允许地方政府发债来筹集资金,还可以尝试大力引进国外资本来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项继权认为,投资要考虑到农民的需求来投入,要考虑到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农民的意愿来确定。
(摘自《经济参考报》方烨/文 2008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