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莉莎 王建南
平湖市是我省四大双孢蘑菇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广大菇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一种农业产销一体化新模式——“联户联销”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形成的时间不长,但成效十分明显:它增强了菇农的市场观念,可使蘑菇销售价提高20-30%;促进了蘑菇专业特色村、镇的形成;实现了蘑菇废料的循环利用,其再生利用率可达90%以上。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平湖蘑菇“联户联销”模式不断完善,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对全省各地鲜活农产品产销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第一,致力于完善专业合作机制,实现良性互动和共赢。菇农作为一个文化程度偏低、营销能力较弱的群体,只有将他们组织起来才能更好地开拓市场,提高收益。2002年,平湖市当湖街道黄家浜村在政府和部门的推动下,成立了由60多户菇农组成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发展社员143户。但要将菇农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还必须对合作社成员进行分组,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工作流程,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惠、互利、互助。据此,黄家浜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和最佳的运输模式,依照自愿、互利、邻近的原则,引导建立了8个“联户联销”小组,选举会经营、懂管理、肯吃苦的茹农骨干为小组长,每个小组确定不同的市场定位,避免不同小组在同一市场竞争的局面。并对每个小组实行规范管理,明确分工,由专人负责生产、包装、记帐、销售,改变户均生产规模小、户与户之间生产技术与产品标准参差不一、菇农增产难增收的局面。目前最大的一个小组已发展菇农29户。
第二,致力于市场需求这一中心,重视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黄家浜村菇农的营销方式经历了自产自销——合作社统一销售——“联户联销”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建立“联户联销”小组后,该村积极引导农民联合起来闯市场,先后选派村民骨干到上海、苏州、杭州等各大蔬菜批发市场进行行情调查,与收购商直接洽谈,了解市场适销对路产品,实行产销对接。并根据市场需求,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鲜菇规格,统一加工包装,统一冷藏运输,统一品牌销售,从而增强了菇农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降低了流通成本,增加了收入。
第三,致力于构建服务平台,提升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益。
在黄家浜村蘑菇“联户联销”模式的形成过程中,各级农技服务部门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引导。一是实行挂点指导。在蘑菇生产关键阶段,农技人员下乡到挂点村进行专业指导,并设置热线电话接受农技咨询,采编《平湖食用菌期刊》,组建讲师团巡回指导,达到“指导一个点,成效连一片”目的。二是创建联合品牌。为了避免品牌过多、过滥,平湖市以标准化为抓手、以质量为中心,通过“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塑框包装、统一‘新当湖’商标、统一产地编号”的方式,加强整合和引导,创建了“新当湖”等有一定市场知名度的蘑菇品牌,提高了规模效益。三是组建产业协会。加强政府和菇农的横向联系与合作,强化行业自律,更好地为菇农提供服务。同时,菇农还可通过协会这一平台,交流销售信息和生产经验。四是构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通过农交会、农博会、农产品推介会等平台以及信息发布、网上推介、订单生产、市场与基地挂钩等形式,密切产销联系,实现产销对接。
(第一作者系省农业厅产业处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