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私营经济”是何时开始悄悄松绑的?建国后私企第一张“准生证”又是如何诞生的?中国第一个领取营业执照的私营企业主,被誉为“中国私企第一人”的姜维,讲述了自己曾处风口浪尖,命运起承转合的历程。
从“照照看”到“姜维影书社”
1980年,姜维转业后被分配到大连市文化局,当时的大连市文化局接收了400多名回城人员,所以工作不好安排。“在这种情况下,我在家等了8个月。8个月啊,要知道这对我来说简直就是煎熬。我那时就想,不能让父母天天养活自己。”那年冬天,姜维开始在大连市动物园的门口摆起“照照看”照相摊。那时虽然钱挣得不少,但还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
1983年8月30日晚,姜维吃完饭,正在看电视,突然电视里播出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接见集体企业与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其中胡耀邦谈到:“现在社会上有一种陈腐观念妨碍我们前进。例如,谁光彩,谁不光彩。我认为社会上有一群从事个体劳动的同志们,他们扔掉铁饭碗,自食其力,为国分忧,他们是光彩的。”……胡耀邦的讲话发表后,姜维感觉腰板直了。他决定好好大干一番,在繁华的中山街租了个1平方米的小门面,命名为“姜维影书社”1982年2月,港商廖志强来到大连。他听说大连个体户姜维影书社很出名,就约见了姜维。当他了解到姜维由于设备原因,只能冲洗黑白照片,当即表示愿意以成本价提供一台19.8万元的彩色洗印机。
欲与外商合资办企业遇难题
“当时我可乐坏了,但19.8万元对我来说犹如天文数字。”姜维决定自己出场地、人力与技术,让廖志强以设备入股,两人合作办公司。当姜维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廖志强后,廖志强十分感兴趣,并让姜维尽快办手续。“但当我去大连市工商局办手续时,工作人员告诉我查遍有关中央文件,也看了宪法,都不允许个人与外商合资办企业。”姜维说,为弄明白个体户为啥不能与外商合资他直飞北京。
姜维到北京后,开始奔波起来。1984年5月4日,因为姜维借住在人民大会堂工作的叔叔家,他拿了一张“五四首都青年联欢”的门票,让姜维去人民大会堂参加活动散散心。于是姜维拿起照相机来到了人民大会堂,这时许多中央领导同志同首都青年跳起了集体舞。突然一位中年同志问姜维:“你是哪个报社的,看你很面生,我怎么没见过。”姜维说:“我不是记者,我是个体户。”
这一下姜维可闯祸了,不是记者竟然拿着相机进来拍照。立马姜维身边来了好几位武警,当武警要把姜维带走时,团中央第一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兆国走过来把武警叫开了,并对姜维说;“个体户好呀,耀邦同志都称赞你们是光彩的。”王兆国问姜维到北京来干什么,姜维如实相告。王兆国听完后把姜维的材料留下了。
人大副委员长帮助引见工商总局局长
就这样,姜维后经人介绍,认识了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王任重,王任重在家中以杂酱面招待了姜维。
王任重详细了解他的情况后,写了一封信给时任国家工商总局局长的任仲林。
第二天,姜维拿着王任重的信,到了国家工商总局。姜维问:“个体户怎么样才能有法人资格?如何才能与外商合资办企业?”任仲林告诉姜维:“那只有将个体户变成私营企业。”姜维说:“要变那就变呗”。
没想到,姜维话一出口,任仲林立即站起来,脸色凝重且严肃。他拍着姜维的肩膀说:“小伙子,你知道吗,我们党在1957年向全世界宣布,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伟大成果,那就是取消了私营经济……你一句话,要变就变了呗,我不敢变,也没有这个权力变。”姜维当时着急地说:“我不管,反正耀邦同志说我们是光彩的。”任仲林见姜维着急的样子就说:“小伙子不要着急,相信党中央吧。”
胡耀邦过问终获特批
果然,又过了些日子,一天姜维在北京借住的地方,突然来了两个人,一位是王任重副委员长的女儿王晓黎,另一位是胡耀邦的儿子胡德平。他们拿走了姜维的材料。不到1个月,他就接到了国务院法规中心的通知,要他到中南海去参加讨论关于公司能不能成立的问题。当时参加讨论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海关总署、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家工商总局等各个部门20多名代表。“为了我要办公司惊动了如此多的部门来论证研究,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从未有过的。”姜没想到把事情“捅”大了。
1984年11月9日,姜维终于等到了好消息,经国务院特批,他的私营公司通过了,可以同港商合资办企业。1985年的4月13日,国家工商总局局长正式向大连市工商局发布命令,授权他们向姜维颁发全国首个私营企业执照。
多年以后,姜维才知道,他的事胡耀邦没少费心,当时有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可胡耀邦说让他先试办一下嘛。就这样,他的公司才得到国务院的特别批准。
(摘自《信息日报》 洪怀峰/文2008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