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郑献
贯彻十七大精神 推动“三农”发展
县(市)长笔谈
松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也是我省的茶叶产业强县。全县现有茶叶种植面积10.05万亩,茶叶加工企业500余家。全县有三分之一人口从事茶叶产业,农业新增产值、农民新增收入的三分之一分别来自该产业,茶叶产业已成为该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去年全县实现茶叶产量6388吨,产值2.26亿元。
松阳的茶叶产业发展之所以如此迅猛,不外乎两方面原因。
首先,得益于准确的产业定位。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茶消费逐渐兴起。专家预测,21世纪世界饮料之王是茶叶,中国绿茶优势明显,其销售份额要占国际绿茶市场的85%以上,绿茶出口潜力巨大。松阳县委、县政府在分析了国际绿茶生产、消费形势后,决定依托当地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土壤等适生条件优越,茶叶种植基础良好等优势,大力发展绿茶生产,倾力打造“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和“中国绿茶集散地”。
其次,得益于强有力的措施。
一是实施科技兴茶。重视茶树良种化,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全县茶园良种改造面积达9.2万多亩,良种率达92%,良种茶面积居全省首位,是“浙江省良种茶之乡”。积极推广茶叶测土配方施肥等生态种茶技术,开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基地建设。目前,全县通过无公害以上认证的茶园基地达3.7万多亩,其中获有机茶认证面积达2695亩。实施绿茶质量安全监控关键技术和茶叶全程清洁化生产技术,实施茶叶质量可追溯和标识管理等制度,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二是实施龙头兴茶。开辟茶叶加工园区,制定、实施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采取龙头带动、专业合作、区域化集中等模式整合资源,推进茶叶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全县有茶叶科技型、外向型、带动型龙头企业5家,通过QS认证的茶叶企业11家。这些企业为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强大的带动作用。
三是实施品牌兴茶。注重品牌培育和宣传推介,成功培育了“松阳银猴”、“松阳香茶”等品牌,“松阳银猴”被评为浙江十大名茶,“松阳银猴”白茶成为国务院会议、接待、外事活动指定用茶。积极组团参加国内外重大茶事活动,成功举办了“松阳银猴”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和“松阳银猴”开茶节暨中国茶商大会, 积极开展“松阳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中国名茶之乡”申报工作。通过品牌培育和宣传推介,松阳茶叶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四是实施市场兴茶。以“浙江第一、全国著名、世界了解”为目标,建成了浙南茶叶市场和10个产地茶青市场,积极运用现代经营理念、管理机制,推进市场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健全并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聚程度。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畅通物流业,鼓励茶商及加工业主前往各大城市开设销售网点,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松阳茶叶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五是实施文化兴茶。运用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以及中国茶商大会所取得的成果促产促销,积极挖掘和运用茶文化内涵,开发茶乡游等旅游观光项目,推动茶叶产业发展。
(作者系松阳县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