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蔬菜(番茄)设施栽培主要以避雨栽培为主。其优势体现在:一是从7月开始采收一直持续到11月结束,采收期分别提前半个月且延长一个月左右,增产达1倍以上。二是大棚避雨栽培结合防虫网覆盖,可大大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减少了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三是番茄光泽度好,外观质量明显提高,售价一般高于露栽0.2~0.4元/公斤。同时,大大提高了抗旱能力。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育苗
1、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性强,品质优良,果面光滑圆整,光泽好,畸形果、裂果少,着色均匀,丰产性好的品种。选用的杂交种纯度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为90%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2%。
2、育苗(1)配制营养土
播前一个月左右配制营养土。用前三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园土6份,腐熟有机肥3份,焦泥灰1份,加0.2%钙镁磷肥拌匀,堆制一个月,过筛备用。床土消毒按每平方米苗床面积用70%托布津或50%多菌灵10克,加10公斤营养土拌匀配成药土,播种时将药土2/3撒于床面,1/3撒于播种后的种子上。(2)播种
每亩用种量20-25克,需播种苗床5平方米,假植苗床30平方米。采用硬果无限生长型番茄品种,亩用种量8克。种子先用清水浸3-4小时,捞去浮籽,再放入55℃温水中浸15分钟,需不断搅拌,到时立即放入冷水中冷却,沥干待播。
育苗地选择避风向阳,排水良好,管理方便,近2-3年未种过茄科作物的田块。苗床宽1.1-1.3米,上铺6厘米营养土,括平,压实,浇足底水,干后播种。上盖营养土0.5-1厘米,再盖一层干稻草,随即搭小拱棚盖膜保温、避雨。
假植前进行1-2天低温锻炼,幼苗2叶1心时选晴暖无风天气,将幼苗移入直径10厘米营养钵内,或直接移入假植床,行株距10厘米×10厘米。
苗期发现病害及时用58%甲霜灵锰锌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喷洒。
定植
1、整地施基肥
选择近2-3年未种过茄科作物的田块,定植前10天左右每亩施充分发酵、腐熟的农家肥2500-3000公斤,或绿宝牌有机肥250-300公斤,翻耕作畦,畦宽(连沟)1.3-1.5米,沟深20厘米,畦面撒施三元复合肥30-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禁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及污染的肥料。
2、定植时间及密度
6叶1心时定植,每畦栽2行,株距33-40厘米,亩定植2200-2700株。硬果无限生长型品种定植1800-2000株。
3、搭棚盖膜
定植前搭好钢架或毛竹大棚,及时盖膜避雨(前期结合保温)。
田间管理
1、整枝、绑蔓
株高40厘米左右,进行搭架绑蔓或用塑料绳吊蔓。第一次整枝不宜过早,一般在绑蔓前进行。有限生长型品种采用双干整枝,硬果无限生长型品种采用单干整枝,并采取斜向绑蔓。封行后及时摘除老叶、病叶。
2、人工辅助授粉
为提高坐果率,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上午9-10时,对当天开放的花朵或花序用中指弹击2-3次。
3、选留果实
第一花序留果2-3个,不超过4个,第二、三花序各留果4个,不超过5个。将畸形果和多余的幼果及花朵全部摘除,使果实整齐一致,质量较高。
4、追肥
第一花序坐果后,每亩施三元复合肥10-15公斤,或绿宝牌有机肥100公斤,穴施;间隔20天左右(第二、三花序大量坐果时),每亩再追施三元复合肥20-30公斤加硫酸钾10公斤。
病虫害防治
1、农业防治
选用高抗多抗品种;实行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轮作;应用嫁接育苗,预防病虫害发生。及时摘除老叶、病叶、病果及棉铃虫等害虫危害的果实,防止转果转株危害。番茄收获结束后,要将棚内的残株落叶及果实清除干净,以降低病虫基数。
2、诱杀害虫
采用黄板诱杀蚜虫、斑潜蝇等;采用性诱剂诱杀斜纹夜蛾,减少害虫发生危害。
3、高温闷棚,控制病害流行
在灰霉病发生时,选择晴天下午1-2时闭棚,使棚内温度达到33℃左右,(不低于31℃,不超过35℃),每天约2小时,连续进行至病害症状明显减轻为止。
4、优先使用生物农药,选用对口化学农药
在必须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时,首先应选用生物农药。防治蚜虫选用1%印楝素.苦参碱1000倍;防治病毒病选用2%宁南霉素300倍;防治叶霉病选用4%春雷霉素800倍。生长前期可用50%异菌脲1000倍防治早疫病,69%烯酰.锰锌1000倍防治晚疫病,48%毒死蜱1000倍防治棉铃虫;2.5%吡虫啉2500倍防治蚜虫。进入采收期,需防治早疫病选用53.8%可杀得1000倍,防治晚疫病选用72%霜脲.锰锌700倍。
采收 整理 上市
对到了成熟期,果面有3/4面积转成红色的番茄应及时采收。剔除畸形果、空果、病虫果,清除果面污渍,保持果面清洁。按规格质量标准分级、定量,整齐摆放于硬塑框内上市。
(金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