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科企合作——良种推广的成功之路

  王岳钧
  粮食是我省的战略产业,良种对粮食的增产增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省良种推广采用的模式是:科研育种单位负责良种选育,育成的新品种由种子企业无偿经销,育种单位和种子企业之间没有经济利益关系,无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结果是:种子企业缺乏自主品种,市场竞争力不强;科研单位虽然育成的品种很多,但推广面积均不大,不少品种尚未发挥增产潜力就惨遭淘汰。这种状况不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转化,更不利于人才、资金、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严重制约着我省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建立以品种为纽带,实行科企合作的良种推广新模式。况且,这种做法已在“中浙优1号”和甬优系列品种的推广中得到了成功运用。籼型杂交稻品种“中浙优1号”由中国水稻所育成,勿忘农种业集团独家经营。育种单位和种业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对品种配套技术进行攻关,建立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制种基地,确保了种子的数量和质量。去年,该品种在我省的种植面积达到155万亩,占了全省籼型杂交稻种植面积的28.5%,首次打破了外省品种“两优培九”连续几年占据我省籼型杂交稻品种应用面积之首的尴尬局面。由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联合培育的“甬优6号”,则是全国首个籼粳杂交稻品种,近两年其种植面积也均超过40万亩。
  从“中浙优1号”和“甬优6号”的成功推广可以看出,实行科企合作,首先,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目前,省政府专项“0406计划”良种推广项目已经实施。该项目对具有水稻种子经营资格的省内种子企业与省内科研育种单位合作育成的品种给予补助,从而激发了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合作育种的积极性。2004-2006年,我省企业参与合作育种并获得“0406”良种推广资金补助的审定品种有15个,补助资金450万元,投入合作育种资金687万元。
  其次,要全省上下联动,层层示范,形成合力。2005年以来,省农业厅连续3年把“中浙优1号”和“甬优6号”列入全省水稻主导品种,并与良种补贴挂钩,引导农民种植,提高了品种普及率。各级种子推广部门针对品种特点,试验研究配套技术,总结出适合当地生态要求的栽培技术,层层示范,使品种应用面积迅速扩大。如丽水市莲都区通过承担省新品种示范项目,全区“中浙优1号”的应用面积从2005年的2000亩,上升到了2007年的2万多亩,其面积占全区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0%以上。
  通过政府引导,上下联动,层层示范,推进了新品种育、繁、推一体化,健全了种子产业链条,对于做大做强种子产业,加快新品种推广,促进我省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保障我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系省种子总站副站长)
■农业创新之我见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