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行家论茶道

  编者按:
  日前,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和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近500名代表集聚杭城,出席在此举行的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论坛。在论坛上,农业主管部门、茶叶科研单位、相关学术团体的专家们就中国茶叶的生产加工、消费出口和质量安全等作了专题报告。现摘要刊登其中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应大力开发乡村茶叶市场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陈萌山认为,目前,中国茶叶城乡市场发展不平衡,城镇市场活跃,农村市场清淡;农村茶叶人均年消费量不到0.3公斤,有的地方甚至还是空白。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及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茶叶消费将会有较快的增长。为了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我们要加大茶叶保健功能的宣传力度,引导茶叶加工企业生产适合农村消费需求的茶叶产品,进一步开发和扶持乡村茶叶批发市场,让广大农村居民想喝茶、能买茶、买得起茶。
  陈萌山说,在大力开发乡村茶叶市场的同时,要努力拓展国际茶叶市场。目前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国中,78%集中在亚、非地区,国际市场发展不平衡。为此,应加强出口市场多元化,调整出口比例和重心,开发和扩展出口额分布较少、价位高和市场潜力大的主要市场。要扩大名优特种茶出口,积极发展有机茶产品,提高传统茶叶产品的加工深度,开发更多的像茶多酚、速溶茶之类的能广泛适应世界各地消费偏好的产品,通过传统茶与新一代茶制品的多元化组合,提高产品结构的弹性,使茶叶出口具有灵活调控的余地。
不同的茶树品种有不同的茶类适制性
  省农业厅副厅长朱志泉说,不同的茶树品种有不同的茶类适制性。总的来说,适制绿茶的品种以中小叶种为主,一般叶形较小、叶色较绿,内含物中氨基酸含量较高,茶多酚含量适中。同时,不同的绿茶对茶树品种性状又有具体的要求。如龙井茶要求叶片翠绿而少毫,多种植龙井43、龙井长叶等品种;毛峰茶要求芽叶多毫,常选用福鼎大白茶、迎霜等。
要加快茶叶生产的全程清洁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认为,中国的茶叶生产在近20年来取得很大进展,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已引起普遍重视,但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要进一步加快茶叶生产的全程清洁化。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密切关注国际农药残留标准的变化,调整农药使用品种,提高农药使用技术,确保茶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逐年稳步下降。逐步实现连续化生产,做到鲜叶进厂不落地,并重视燃料和加工机械的清洁化,严禁在茶叶加工中使用添加剂。同时,应根据污染物的来源,找出关键控制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绿茶可加工茶药品茶T恤
  朱志泉说,随着世界范围对绿茶研究的深入,绿茶被誉为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功能性保健食品。为了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近年来,除了传统泡饮之外,绿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得到加强,产业链进一步拉长。绿茶新开发的产品主要有四大类。一是茶饮料。如罐装饮料,市场销售量近年来迅速扩大,已成为百姓最主要的保健饮品之一。二是茶药品、保健品。由于绿茶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抗癌、抗菌等功效,生产提取的茶多酚在医药保健上得到广泛应用。三是含绿茶粉食品。如生产超微绿茶粉作为食品辅料,目前抹茶酸奶、茶糖、茶饼干、茶面食、茶冰淇淋等在全国各大超市均有售。四是日用化工用品。有茶化妆品、茶叶香波、绿茶香水、茶袜子、茶T恤等。
防止对茶叶高价格的
  过激反应
  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工作组官员认为,在过去10年中,世界茶叶市场产量增速远远超过消费量。1997-2006年,世界茶叶产量年均增长3.4%,而消费量上升了2.8%左右。这就造成了一个失衡的市场,对世界茶叶价格产生下降压力。然而在2006年,茶叶价格坚挺,这是由于根本性地改善了供过于求的现状。预计,2008年国际茶叶价格将达到更高水平。为了世界茶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止市场对目前高价格的过激反应很重要。在供应方面,将最低质量标准作为提高茶叶品质的一种手段,有助于改善世界茶叶供求关系的平衡。同样,如果最高农残限量在全球通过并被遵守,茶叶可以达到更高的价格。在需求方面,应细分茶叶增值市场,进一步探讨包括特种茶和有机茶叶需求的策略。
中国绿茶前景广阔
  朱志泉说,据FAO分析,近10年内世界茶叶消费年增长率将在2.9%左右。由于绿茶饮用价值高于其他茶类,绿茶消费量也将得到更大增长。从国内市场看,绿茶消费增长率将达到5%以上,北方新兴绿茶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专家预测,到2010年,国际绿茶贸易量将再增加5万-7万吨,总量达到33万-35万吨;国内软饮料与提取有效成分绿茶用量将再增加5万-7万吨,总量达到10万-12万吨;国内名优绿茶消费量将再增加7万吨,总量达到35万吨。 (本报记者整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