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备耕时节,也是种粮大户们最忙碌的时候。绍兴市十佳种粮大户黄春杨也不例外,他早早地把从农机部门购买的1500张秧盘拉回家,为今年的早稻生产做准备。
52岁的黄春杨是嵊州市浦口街道新建村人,他从1985年承包70多亩田起步,去年承包水田面积已达107亩。谈及多年来的种粮经历,黄春杨说主要有五方面心得:
心得之一,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去年,他种植了35亩大麦、38亩小麦、45亩早稻,再加上晚稻,复种指数达到了200%以上,全年粮食亩产量达到了近700公斤。心得之二,采用先进栽培技术。去年,黄春杨的春粮和早稻全部采用了直播技术,使得亩均产量有大幅提高,如39亩单季晚稻采用“五改”栽培技术,亩产量达612公斤,高于当地平均水平近一成。心得之三,品种是关键。黄春杨十分注重水稻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效应。如去年早稻采用新品种金早47,晚稻采用中浙优1号、秀水03、浙粳22,这为水稻的高产、优质提供了保证。心得之四,生产实现机械化。从种粮的第二年起,黄春杨就不惜血本陆续购买了联合收割机、旋耕机,新建了300多平方米的仓库,600多平方米的晒场。去年7月,他又筹资近5万元购买了一台联合收割机,为周边农户提供育秧、收割等方面的服务,增加经济效益。心得之五,做好粮食转化文章。从2004年起,黄春杨就利用粮食的副产品发展畜牧业生产,全年生猪出栏在200头左右。种养结合出高效,去年他经济收入达到了10万元以上。
今年,国务院、省政府相继出台了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扶持力度更大,范围更广,进一步激发了黄春杨种粮的积极性。他打算种植早稻50亩,单季稻60多亩。除了继续选择良种外,他还打算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水平。目前,他已决定花4万多元购买旋耕机和插秧机各1台,搞水稻机插试验,以提高劳动效率。同时,为进一步扩大社会化服务,黄春杨还准备成立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带领更多农民种粮致富。
(章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