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畜牧兽医

慈溪一对农家夫妇

驯养野鸭赚百万

  “真是做梦都没想到,去年养野鸭会赚上100多万元!”在慈溪市新铺镇鸿运养鸭场,场长杨国云指着身后刚扩建的新场区兴奋地说。
  野鸭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含脂肪量低,素有“冬令补品”之美称,深受消费者青睐。据不完全统计,仅广东、福建、上海等沿海地区年需求量就达 5000万只以上。但野鸭属候鸟类,在野生条件下自然繁殖,其繁殖率和成活率较低,而且季节性明显,人工饲养比较困难。
  杨国云说:“最低时一只种野鸭一年才下5-6个蛋,有时甚至不下蛋,急得我们每天去摸鸭屁股。那时真难啊,别人都笑我们想发财想疯了,甚至几次都想要放弃。”“现在好了,去年产蛋最多的一只种野鸭一年下了31枚蛋,多亏了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给我们提供了新技术。”杨国云的妻子吴秀儿笑着说。
  据慈溪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畜牧兽医师胡仕清介绍,从1999年开始,他们对野鸭的驯养和繁殖技术进行专项课题研究。经过六年时间的探索,课题组完成了野鸭驯化,提高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及野鸭疾病综合防治等一系列科学研究,重点解决了野鸭人工驯养繁殖率低的难题,尤其是对经济效益较好的杭州湾迁徙性天然斑嘴野鸭和绿头野鸭进行驯养繁殖研究,总结出了这两种野鸭的饲养管理、繁殖和疾病防治技术,填补了我省空白,在国内也处于领先水平。
  技术的创新,使慈溪野鸭养殖户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胡仕清介绍说,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驯养野鸭与一般商品鸭比较,每只产蛋鸭提高经济效益80元以上,每只肉鸭提高经济效益30元以上。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还为保护和利用野鸭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解决了难题,更为农民创业致富找到了新的门路。现在,慈溪领取“野生动物驯养许可证”的野鸭驯养繁殖场已有12家,全市每年可孵化野鸭28万只,年创产值达2800多万元。
(熊 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