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甘肃省内的兰州市、通渭县、武山县、陇西县、安定区等都在因城市建设征用土地。这种现象表明,占用耕地搞建设已经成为一些地方发展经济的惯性思维。
近年来,不少地方的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征地进行,新农村建设要征地、城市扩建要征地、基础设施建设要征地、招商引资也要征地,土地似乎成了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对此,我们是否该深思:还有没有不需征地的发展方式了?
事实上,不断征地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仍然立足于扩张规模,通过提高总量来追求发展速度,利用“快”字求政绩;二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盲目,突出的表现就是“招商狂热”,有的地方甚至狂热到给每个干部硬性摊派招商指标,不管当地环境和资源能否承受,只要是“商”就招,而“媚商”的招牌往往就是土地。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势头强劲,要保住18亿亩耕地这个底线,迫切需要更加有效的土地监管机制。新建立的国家土地督察制度被认为是有效遏制地方土地违法行为的一件利器。但土地违法案件禁而不止甚至反弹的迹象说明,土地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更好地落实土地督察制度,坚决遏制住一些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冲动,值得认真研究。
(摘自《齐鲁晚报》 连振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