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周刊

改善农村医疗应着眼乡土人才

  北京市卫生部门正在与教育部门协商,计划每年选取1000至2000名农村应届高中生,由政府出资对其进行全科医生定向培养,毕业后回本村行医。
  农村医疗人才短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政府已采取了不少措施,如“三下乡”等。虽然也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毕竟不是“常在乡”,农村医疗人才依然存在较大缺口。而建设一支能够满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的乡土医生队伍,是重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基础,是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问题的根本和长久之道。
  从更大范围看,这种农村医疗人才的就地定向培养模式,无疑为解决农村长远发展建设中各类人才需求问题提供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思路。农村匮乏的不仅仅是医疗卫生人才,教育、文化等许多方面同样存在长期的人才缺口。
  当然,培养乡土医生并不意味着就一劳永逸解决了农村医疗问题。现实中的城乡差距和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使得我们必须对培养乡土人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有清醒的预见,保证他们在乡土上良性成长。
  (《北京日报》 王君琦/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