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周刊

政府埋单“送戏下乡”能否给农民剧团分杯“羹”?

  “政府埋单送戏下乡,出发点是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但这一惠民、利民的好政策,莫把当地传统戏仅有的一点农村市场都抢走了。”73岁的老艺人、江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河戏传承人张待检的话让人大吃一惊。他说,“送戏下乡”的政策实施3年多来,没有一分钱用于传统戏种的演出。送戏下乡的经费,绝大部分分给了文化局下属的演出机构,其他演出团体很难分到一杯“羹”。
  据介绍,修水县送戏送电影下乡的经费全部来自江西省财政,从2005年开始,此项费用每年递增,此项公共财政政策要求:必须保证每个行政村每月至少要放一场电影或者演一场戏。现在送戏下乡宣传很广,农民都以为看戏不用花钱,所以越来越不愿意自己掏钱请剧团演戏,地方戏的演出市场正在萎缩。
  近两年来,修水县在全丰花灯、宁河戏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方面花费了50多万元。申报成功后,县里却没有多少固定的经费支持。老艺人质疑,如果再没有有力的政策扶持,迟早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广大农村演出市场,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何必申报呢?
  (摘自《人民日报》 邓建胜/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