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扶持种粮以防“暗算”
——面对粮食的减产和国际粮食价格的快速上涨,美国今年却加大了生物能源的生产。据美国农业部披露,今年美国将用27%的玉米用于乙醇生产。这对它自身而言实际上是一举两得的。一方面,可以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对粮价的操纵能力,通过抬高粮价,抵消它用于乙醇生产的那部分粮食成本,相当于美国发展新能源而让世界为它埋单。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粮食供应的紧张态势在短时间内难以缓解,粮食安全问题在未来可能变得日益紧迫。在这种情况下,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几乎是唯一的选择。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对国外农产品的依赖性,从而防止各种力量的“暗算”。这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唯一选择。事实上,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与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有关。
让“引种”、“土培”的大学生村官成才
——近日,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今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是一个重大而有意义的决定。但要让那些大学生村官“干得好,能成才”,有许多事情要做。
下到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于是,不少地方想到了“土培”大学生村官,从当地农村选拔一些优秀青年,由政府出钱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提升后,让他们回到家乡,大显身手。
“引种”也好,“土培”也罢,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人尽其才,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引种”的部分大学生村官,对农村了解较少;“土培”的部分大学生村官,视野不够开阔。因此,切实抓好上岗教育培训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要尽可能组织他们到先进村进行“驻村培训”,这样就任后能迅速上手,顺利度过磨合期。
功能被异化了的“领导题字”
——新一期《中国新闻周刊》“揭秘”了领导题字润笔费背后的利益链条。文章说,2007年,商丘市委组织部为拍摄一部反映该地区基层建设的“主旋律”电影,委托北京京都黄港书画艺术研究院负责人刘学亮寻求某位领导题写片名。对该领导并不熟悉的刘学亮假造了一份题字,并以“润笔费”的名义,向商丘市委组织部收取9万元。组织部发现有诈后,司法机关介入调查。这一件“陈年旧事”,随着本月初检察机关对刘学亮提起公诉,再次引起关注。
我们不难看到,商丘所谋求的领导题字,是典型的被异化了的“领导题字”。就像《中国新闻周刊》就地方官员为何趋之若鹜地请领导题字的根源所一针见血道出的:字后有人,人后有权。因此,寻求题字本身是假,谋求题字背后的“利害”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