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经验交流

泰顺 依托三大载体发展来料加工

  目前,泰顺有来料加工经纪人222人,加工点187个,去年实现产值3.67亿元,发放加工费5857.84万元,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除了政府支持,大力扶持发展来料加工业外,泰顺还充分依托载体,积极引进发展来料加工业项目。
  一是引导乡村能人主动发展来料加工项目。近年来,泰顺青年农民在温州等地务工时学到了专业技术,积累了创业资金与工作经验。泰顺县引导、动员、支持有志青年回乡创办如打火机零配件、鞋帮、笔业组装等加工点,在资金、场地、运输等方面给予支持,现在这些加工点逐步发展成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的来料加工企业。例如柳峰乡从最初的3个经纪人发展到目前已有50多人,业务从本乡拓广到周边的15个乡镇及福建省部分乡镇。
  二是承接传统产业更新发展来料加工业。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些发展规模较大的现代化加工业企业与欠发达地区的传统产业联接,定点落实生产半成品或零配件,逐步发展成来料加工项目。例如司前竹制餐具有限公司在司前等5个乡镇建立了80多个半成品来料加工点,5000多户农户从事加工业务,既扩大了生产规模,又带动5000多户农户增收。
  三是对接产业转移带动发展来料加工业。针对一些企业面临招工难、场地缺的问题,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向劳动力富裕的欠发达地区转移,泰顺出台了相关政策吸引发达地区将产业转移到该县办分厂、加工点。例如泰顺县彭月产业转移基地等很好地承载了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带动周边乡镇发展来料加工业。一些企业还主动将企业的配件、半成品加工业务转移到欠发达乡镇。如温州爱好笔业有限公司将加工业务转移到翁山乡,创办来料加工基地(点),带动当地农民300余人从事加工业。 (邱小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