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龙游共发放来料加工费6680万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33元,一大批农户由此摆脱了低收入困境。龙游的主要做法是“四个抓”:
一是抓宣传引导,着力增强来料加工对低收入农户的吸引力。
一方面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舆论工具宣传来料加工的好处和意义,另一方面结合实施“一户一策一干部” 的扶贫策略,责任到人,深入低收入农户,采用搞对比、算细账等方法帮助低收入农民转变“大钱赚不到、小钱不想赚”的旧观念,引导帮助他们参与来料加工。通过宣传引导,全县来料加工队伍由点到面迅速扩大,尤其是资源少、地理位置偏僻、低收入农户较集中的贫困乡镇发展速度更快。如原泽随镇的前江村,一无山二无滩,自然资源十分贫乏,全村400多户,80%以上农户都参与来料加工,户均年加工费收入在万元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来料加工专业村。
二是抓队伍建设,着力增强来料加工经纪人对低收入农户的带动力。
发展来料加工业的关键是要有一支优秀的经纪人队伍,为此,龙游一方面抓经纪人队伍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村“两委”干部、营销大户、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担当来料加工经纪人。目前全县有一级经纪人245名;另一方面按照县、乡镇两个层面和加工类别不同分别组建了21个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信息交流、加工价格自律、人力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增强了来料加工经纪人对低收入农户的带动力。
三是抓配套服务,着力增强来料加工业对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推动力。
经纪人的业务能力和加工队伍的加工技能高低,是提升来料加工竞争力的关键。为此,龙游结合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对加工户和经纪人实行免费培训。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及乡镇(街道)还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如:工商、税务部门允许来料加工点先发展、不收费、不上税;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可向来料加工经纪人发放1—5万元的信用贷款;交通部门开通了每天7个班次直达义乌的便捷班车;公安部门承诺来料加工如有经济业务纠纷则从先从快调处;各乡镇(街道)、村也力所能及对来料加工优先优惠提供场地等。
四是抓规范提升,着力增强来料加工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生命力。
要增强来料加工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做到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加工非常关键。为此龙游县有意识地引导经纪人和加工户向“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发展。目前全县已形成了毛绒玩具、串珠、打线、制作蝴蝶等20多个特色加工基地,做到了规模化接单、专业化加工,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另外,还鼓励经纪人在义乌设立办事处,直接向国内外公司接单,减少接单中转环节。目前该县有20多个经纪人在义乌设立办事处。模环乡的宁青松,通过几年原始积累,现在义乌办起了公司,自行设计产品图样,自行采购原料发往老家加工,产品直接销往国外,大大增强了来料加工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的生命力。
(徐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