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翠兰是磐安县大盘镇市口村一位朴实、热心、执着的女能手。初中文化的陈翠兰早年当过学徒,开过小店,做过裁缝,养过猪,打过工,可以说是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但始终没能让小家走上小康之路。好胜、自尊心特强的她不甘心一辈子受穷,不甘心一辈子在家洗衣做饭,不甘心一辈子虚度时光……也正是有这么多的不甘心,使得陈翠兰不安于现状。
1999年,给人打工的陈翠兰,看到来料加工业在磐安逐渐兴起,心动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找到了县内一家龙头企业业主,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刚开始,对方并不相信她有能力做好一名经纪人,不肯给她业务。陈翠兰并不气馁,一次次的上门说情,磨破了嘴皮,终于用她的执着和真诚感动了企业主,给了她一批很小的业务。尽管业务很小,陈翠兰还是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她拿到业务后,就和同村的2个姐妹用缝纫机日夜加班,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这批加工业务,赢得了企业主的认可。陈翠兰也因此迈出了创业征程中最关键的第一步。
走出了第一步,陈翠兰想进一步做大业务。但她手上既没有资金、设备,也没有职工,可谓困难重重。但陈翠兰和丈夫一商量,买来了一辆皮卡车,把接来的业务原料送到加工户手中,让她们在家里加工好,再由她送回厂里交货。由于交货及时,加工的礼品质量好,得到了厂家的信任和好评,业务量也越做越大。目前,已与广鸿、兴华、陈氏等8个厂家建立了业务关系,其中陈氏工艺品厂与她签订了长期的业务合同。她的加工点也从原来的2-3人发展到了现在拥有固定机车40余部,职工80余人,在大盘镇的光明、后塘、礼济还设立了3个固定的加工点。业务也从当年的简单代加工到现在的裁剪-车工-手工-包装-发货流水线生产,年产值达400余万元,年发放加工工资70-80万元左右。
陈翠兰富了,但她并没有忘记乡亲,她说:“农村妇女带小孩、顾家庭,走出去攒钱不容易。我一个人找到了合适的路子,就要让大家一起走,既利人也利己。”她动员和鼓励村里有劳动能力的妇女加入到来料加工行列。对有困难的妇女总是及时伸出热情之手。有时厂方不能及时结清款项,她就想办法自己先垫上。正因为陈翠兰的热心和真诚,在来料加工日益兴旺、加工人手竞争激烈的今天,她的40余部机车和3个加工点,人总是坐得满满的。陈翠兰用她的守信、真诚、热情,不仅成了厂家信任的经纪人,而且成了周边几个村妇女姐妹信任的带头人。
感言:做来料加工关键要诚实守信,对厂家要保质保量完成加工任务,对加工人员要及时发放加工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