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林,身材瘦小,一说话两眼就眯成一条缝。但就是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个子却在丽水市来料加工行业中,做出了一番让人刮目相看的业绩。
陈松林当过8年多的汽车驾驶教练。由于技术高超,态度好,肯帮助人,每期学员毕业后都把他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在温州的许多学员中,有很多是办企业的老板,在经营过程中遇有什么困难,都愿意与他讲讲。
2005年初,几个经营鞋业的学员因企业规模扩大,招工出现困难,这些学员就想把一些劳动密集型的手工活,拿出来加工,但又一下子找不到合适、可靠的经纪人,就找陈松林师傅商量,要求陈松林帮忙找经纪人。但隔行如隔山,陈松林从来没有接触过来料加工,一下子到哪里找经纪人呢?可看到学员为完不成订单而急得上火,陈松林叫在医院上班的侄女辞掉工作,回来发动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来加工。经过再三动员找来七八个妇女应急赶货,没有场地,就放在自己家里干。经过一班人日夜加工,总算没有误了工期。但下批货又要赶,就这样一批接一批地帮这几个老板赶货,加工货物也渐渐越来越多。
加工时尽管大家都格外小心,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但时间长了还是引起了个别邻居的不满,将陈松林他们举报到社区。社区干部了解到陈松林加工的货源多、任务紧、加工费高、人员不够、没有场地等情况后,正在为困难群众找工作犯难的干部们,当场就答应帮助陈松林介绍加工人员,并建议陈松林找一个大一点的地方,扩大规模,让更多的找不到就业门路的困难群众参与加工。并向陈松林介绍来料加工对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贡献,政府扶持来料加工的优惠政策等等。
听了社区干部的介绍后,陈松林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他做来料加工只是为了帮助学员解决难题,但他得知来料加工不仅能帮老板解决困难,还可以为困难群众增加收入,造福一方百姓时,毅然辞掉收入高又吃香的汽车教练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来料加工生意中。
凭着陈松林的聪明才智,他很快摸索出了一套来料加工的经验。再加上他认真负责,守信用,找他加工的老板越来越多,帮他加工的人员也越来越多,加工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现在陈松林每月要给加工人员发放200多万元的加工费,他成为丽水市最大的来料加工经纪人,成为名副其实的来料加工大王。 (陈建东)
感言: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主要还是靠最大限度地让加工人员得利。如果有场地和资金,我一定能把来料加工业务做得更大,让更多的困难群众从中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