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名茶加工需要体制创新

  毛祖法
  浙江是我国名茶产业化的始创地,全国名茶生产大省,茶农收入的90%是名茶贡献的。可以说,名茶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浙江茶业的兴衰,也事关全省150万户茶农的根本利益。名茶兴,则浙江茶业兴、茶农收入增。
  可是,目前全省半数以上的名茶是在千家万户茶农家中加工完成的,这与新农村建设、市场准入(QS)制度、茶叶产业化发展要求极不相称,由此带来了茶叶质量安全难以保证,QS认证没有条件进行,茶农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等诸多弊端。
  笔者认为,要保持我省名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除着力打造品牌、解决采摘难等关键问题外,名茶加工体制亟待创新,必须用工业化的理念来发展名茶产业,尽快改变目前家庭作坊式加工的传统生产模式。
  近年来,嵊州等地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创建名茶加工中心(嵊州称之为名茶加工集聚区),实行厂区车间统一规划、机械设备统一购置、加工技术统一标准、制茶人员统一培训、名茶产品统一销售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淘汰了千家万户的名茶加工作坊,实现了名茶加工的清洁化、规模化、标准化和无害化,促进了名茶的产业升级。
  建立名茶加工中心,有利于提高茶农的生活质量,消除因家庭加工茶叶带来的噪音、茶尘污染;有利于进行QS认证,取得名茶进入市场的准入证;有利于保证名茶加工质量和卫生安全,提高名茶质量卫生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名茶产业分工,形成茶农从事鲜叶生产,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从事名茶加工销售的新型名茶产销模式;有利于名茶规模化生产,促进名茶产业化发展;有利于政府通过对名茶加工中心用电用地资金的扶持,将扶农政策惠及茶农。
  名茶加工中心是茶叶生产上的一个新生事物,是名茶加工体制的一大创举。根据嵊州等地的经验,名茶加工中心的建设,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先示范后推广;要由龙头企业、茶叶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来经营管理;要取得领导重视、政策扶持、部门配合,协同解决好用电用地资金等难题。
  名茶加工的体制创新,或许能为浙江名茶带来新的活力与经济增长点,为浙江名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一条新路。
  (作者系省农业厅经作局副局长)
■农业创新之我见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