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文摘周刊

转基因水稻暗度陈仓?

  “如果没人举报,这件事情也许永远不可能被发现。”
  如果不出意外,经过了两年湖南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的“丰优7号”,在本月最后的品种审定“冲刺”过后,就可顺利进入市场。
  然而1月底,从全球最著名的转基因检测实验室“德国基因时代公司”发回的检测报告却显示,这一表现突出的杂交水稻,竟有可能是转基因水稻。
  出于食品安全考虑,我国至今并没有批准任何一例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薛广建怀疑可能是“科学家在参加田间实验时,将实为转基因品种的水稻假冒为不需要进行转基因测试的普通杂交水稻,试图绕过转基因生物安全审定,获得商业化种植许可”。
  科学家本人则私下告诉记者:“这纯属捕风捉影!”
  搅乱一潭静水的,是一位匿名举报者。
神秘举报
  2007年9月初,薛广建接到一个“没头没脑”的电话:“湖南有一位科学家正在用转基因水稻冒充普通水稻申报商业化审批。”对方既不告诉那位科学家的姓名,也不说自己的身份与联系方式,非常神秘。
  第二天,薛广建收到一封邮件,称“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由肖国樱研究员负责的水稻课题组主要从事转基因水稻的研究。在2004和2007年参加湖南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时,将一转BT基因的水稻品种申报为非转基因品种,这个组合的名称是丰源7号。而且今年是最后一年区试,如果不及时制止,很可能流向种子市场。
  时间紧迫,薛广建立刻行动。但他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却发现根本没有所谓的“丰源7号”。
  难道这是一个故意损害他人名誉的拙劣行径,或者仅仅是一场恶作剧?
  薛广建决定抓着这根线头追下去。七拐八绕之后,另一个名为“丰优7号”的水稻品种浮出水面。
  几天后,薛广建出现在湖南省怀化市城郊东北方的湖南省中稻区域试验点,他此时的身份为某科研院校学生,需要做一个水稻分蘖能力的测试,希望能够采集一些根系与种子。
  “怀化农科所介绍一位姓张的主任陪我到试验点采样并记录每个样本的编号。”
  推开沉重的大铁门,薛广建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约有5亩的稻田绿油油地绵延开去,参加试验的水稻植株密密麻麻地种在一起。四周远远地伫立着高墙。“我当时就有点晕。那里不仅承担湖南省的水稻区试,还有国家的水稻区试,总共有120多个品种。由于不清楚具体哪一种水稻为转基因品种,薛广建只好把参加湖南省中稻区试的三个地块、65个品种都采了一遍,每个品种随机挖两根稻秆。
  回到广州后,薛广建采取转基因快速检测的方法进行筛查,32号样品迅速“脱颖而出”。
  他把32号样品寄到德国基因时代公司,该机构发回了检测报告。华南农业大学热带生态研究所专门从事转基因研究的聂呈荣教授告诉记者:“如果检测结果无误,可以证实这确实是转基因水稻。”
谁的32号?
  32号品种是不是就是“丰优7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十四条规定,转基因植物品种的选育、试验、审定和推广应当进行安全性评价,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七条也规定,转基因植物种子、或者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分的种子,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审定、登记或者评价、审批前,应当先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农业部转基因办至今尚未对任何转基因水稻颁发安全证明书,这表明32号在参加湖南省中稻区试时隐瞒了其转基因水稻的事实。当务之急是要调查清楚32号品种究竟属于谁。”薛广建表示。
  但这个问题非常棘手。一位专家告诉记者:“湖南省中稻区试属于‘双盲试验’。为了防止拉关系作弊、避免不公平竞争,所有的种子都由省种子管理站发往第三方编号后,再发往试验点。育种单位不知道自己的号码是什么,试验点不知道这些种子是什么品种,来自哪里,只有编号的人才知道对应关系。”
  举报人透露,湘西州种子管理站站长周开业正是编号者。然而,当记者采访周开业时,他明确表示:“32号绝对不是丰优7号!”
  之后,薛广建又向记者补充了一个细节,他曾对65个稻谷样本做过试验,结果奇怪地发现这一次32号稻谷却呈阴性,而呈阳性的居然是33号!
  综合种种信息,薛广建认为33号为转基因水稻的可能性非常大。“张主任不直接负责湖南省区试,他可能将33号水稻的地块错记为32号了。”
  薛广建强调:“无论是32号还是33号含有转基因成分,重要的是,毕竟在杂交水稻新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转基因水稻。这些种子可能马上就会通过评审推向市场,所以我们呼吁农业部及有关部门按照中国法律尽快回收及销毁非法的转基因种子,严格监控水稻品种试验,并调查是否发生转基因污染,追究相关研究人员责任。”
审定漏洞
“如果没有举报电话,这件事情也许永远不可能被发现。”薛广建说。他认为这反映了我国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虽然比较完善,但执行力度上仍有欠缺。“参加水稻品种审定前不需要测试水稻转基因成分。这导致转基因水稻有可能堂而皇之地进入水稻品种审定环节,并有机会获得商业化种植许可。如果种子在区试中表现突出、被种子公司一次性买断,育种者可获利10万,甚至100万。也可以与种子公司合作收取专利费。”薛广建说。
  聂呈荣教授强调:“农业部生物安全委员会规定,转基因水稻品种生产性试验必须在特定区域进行,必须有隔离措施,不能与非转基因品种混杂。”
  “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生物对人体一定有害。但任何一种转基因生物一定要经过安全评价以后才能够释放,形成商业化生产。”
  1月9日,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致函绿色和平组织,表示将对2007年湖南水稻区试中发现32号参试品种含转基因成分一事组织核查。薛广建认为:“如果农业部着手调查此事,相信很快就会水落石出。任何人不可能蒙混过关。”
(摘自《新民周刊》 张静/文)
纪 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