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周刊

莫让农村集市成“三废”市场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集贸市场日益繁荣起来。然而,一些只顾自身利益的商家趁机打着“送货下乡”、“文化下乡”和“低价处理”的幌子,把一些长期积压、过期变质、报废处理的商品拉到农村集市销售,如不保温的保温瓶、以旧翻新的家电、非法录制的劣质音像制品、盗版书刊等。同时,还有一些不正规演出团体,也涌到农村演出一些格调低下,粗俗不堪的文艺节目。
  上述现象,既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农村市场环境,也给农民生活质量和新农村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很多农民收入不高,便宜物品对他们具有很强的诱惑力。同时,一些相关部门对农村集贸市场监管不利,无形中给“三废”产品流入农村开了方便之门。
  时下,“三下乡”活动已全面展开。由此,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对农村集贸市场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农村市场健康有序。同时,农村各级组织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鉴别假冒伪劣产品能力。此外,广大农民也应自觉抵制假劣产品,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摘自《农民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