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山地蔬菜发展迅猛,已成为山区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每年7-9月份山区易遇的干旱缺水,制约了山地蔬菜的发展。2004年,我县在杭坪镇寺坪村和大塘村建成了500亩高效节水“微蓄微灌”示范基地,这几年的应用,效果十分不错。
项目区内安装使用滴灌后,既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减少了蔬菜病害,又提高了蔬菜产量、品质。据对比试验,项目区的“杭茄一号”茄子,平均亩产由原来3000公斤增加到4000公斤,增长33.3%,经济效益由原来平均每亩2400元增加到4000元,增长66.6%。据寺坪村农民葛顺生试验,2003年他种的1亩碧丰四季豆亩产量1160公斤左右,亩收入2300元,安装滴灌后,在相同面积种植同一品种,亩产量高达1830公斤,亩增670公斤,增57.8%,平均价格在3元/公斤,最高价格达4.6元/公斤,亩收入达5500元,并且个体均匀,外观较好,畸型荚减少10%左右,减少防病除虫喷药两次。
2005年进行了使用滴灌和传统沟灌的对比试验。寺坪村农民叶顺贵种植的“杭茄一号”,仍沿用传统沟灌的茄子田,枯萎病发病严重,发病率达34%,采收后期果实病斑多,质量差,价格低,而且其畦沟杂草丛生,田间操作不方便。而另一农户叶顺生种的同样是“杭茄一号”品种,气候、土质完全相同,因安装了滴灌,发病率仅为2%。生产出的茄子果形漂亮,产品质量好、产量高,平均价格每公斤比传统沟灌种植的要高0.2-0.4元。同时,减轻了农田及周边环境的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
今年,我县在建设山地生态蔬菜核心示范基地时,高标准、严要求建立了以“微蓄微灌”、杀虫灯、钢管大棚等先进设施为主的多样化增效示范基地,并以此为辐射带动全县山地蔬菜基地提高抗灾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石有趣 高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