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周刊

全球变暖

影响我国农村脱贫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07年至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尽管快速的经济增长已大幅消除了贫困,中国依然很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应对,中国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几十年来所取得的扶贫成绩,将在本世纪中叶会被抵消,甚至出现倒退。
  人类发展指数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根据考察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小学、中学、大学入学率及人们的收入,以此评估人类发展状况。
  中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在人类发展指数上进步很快。但未来人类发展指数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根据报告,到2020年中国的平均气温将比1961年到1990年间高1.1-2摄氏度。按照目前的排放模式,中国2/3的冰川,将会在2060年前融化,而剩下的1/3也会在本世纪末消失。
  报告指出,未来中国的气候变化会影响农业产量,并影响农民收入。到2030年中国的大米、玉米和小麦的产量将减少10%。气候、温度、降雨和水资源的变化,将严重影响粮食的产量,阻碍消除农村贫困的进程。中国1.28亿农村贫困人口的一半以及40%的农业用地可能会受到影响。
  面对严峻的挑战,中国制定了国家气候战略,10万以上的耗能较多的企业,纳入节能降耗的考核,今年关闭的小火电将达1200万千瓦。国家还将启动“联合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伙伴关系框架”,设立清洁煤的示范项目,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
  此外,在一个以帮助脆弱地区的农民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的中英计划已取得成效。宁夏自治区成为中国第一个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十一五”规划的省份。(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定军/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