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清县以建设都市型农业为主攻方向,以推进农业企业化为抓手,产业格局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打开了全新局面。200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2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43元。
目前,全县形成了以虾鳖为主的特种水产业,以早园笋为主的笋竹业,以生猪为主的畜禽业及蚕桑业等四大特色主导产业。年产淡水鱼3.3万吨、蟹虾0.6万吨、龟鳖0.7万吨,早园笋8.2万吨,蚕茧0.6万吨,年饲养生猪86.1万头、家禽902.7万羽。此外,还出产茶叶、枇杷、西瓜等特色农产品。德清农产品不仅丰富,而且以绿色、品牌享誉大江南北。全县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57只、绿色食品8只、有机食品10只,获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15件,获国家名牌产品3只、省级名牌产品15只、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证的农产品5只,其中有水精灵牌青虾、山伢儿牌早园笋、清溪牌花鳖、如意牌菜籽色拉油、欧诗漫珍珠系列产品等。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推进,德清的农业龙头企业队伍迅速扩大。现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6家、市级16家、县级45家,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也迅速提高,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3家,会(社)员3368户,正积极发挥着创名牌、保质量、拓销路、强服务的作用。同时,农产品市场日益发达,成交活跃,年交易金额达5.5亿元。2003年以来,通过加快农业企业化建设,培育农业企业主体,推进主体法人化、经营企业化,涌现了一大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全县新增各类农业企业377家,总数达到464家。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德清始终把科技应用放在首位,走科技密集型发展路子。在不断健全农技推广与信息网络,加强种子种苗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应用农业“三新”技术的同时,不断深化“产学研”德清模式,依托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科研的优势,实施农业科技合作项目,借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集成与应用的水平。目前,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到60%以上。
几年来,德清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2003年至2006年,全县共引进农业外资(包括农产品加工项目)1.01亿美元,县外内资22.67亿元。2006年农业企业自营出口创汇1.49亿美元,出口企业发展到64家。从2003年度起,连续获得浙江省发展外向型农业先进县称号。
近年来,德清充分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生物资源等优势,加快农业新型态发展。目前,全县建成休闲观光农业场所13个,初步形成了三园、多点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布局。2006年,全县休闲观光农业实现总产值3280万元,其中销售农产品收入1190万元,旅游观光收入2090万元,成为结构调整的新亮点,企业投资的新渠道,农民增收的新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