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杨建新
湖州市地处太湖南岸、长三角腹地,有“五山一水四分田”的自然风貌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湖州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是全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湖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基础、优结构、育龙头、创品牌,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最近两年,湖州与浙大合作共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湖州模式”,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加强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基础。“十五”以来,湖州全面完成了一期“治太”、城市防洪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了一批大中型水利设施,有效地解决了湖州的洪涝之患。实施土地整理面积242万亩,完成标准农田建设171万亩,建成蚕桑规模园区13万余亩,老鱼塘改造和标准鱼塘建设4万余亩,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夯实了基础。2004年以来,各级财政投入农机化资金及拉动农民投资近1亿元,全市水稻机耕、机收率达到70%以上。同时发展设施农业近7万亩,所有乡镇、村都建起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培育主导产业,优化农业结构。实现了从传统粮油、蚕桑和渔业为主向特色优势农业为主的转变,以高效生态为特点的现代农业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化生产布局基本形成。建设了竹笋、特种水产、干鲜果、优质瓜类、“双低”油菜等五大生产区及沿104国道早园笋和沿南太湖名优蔬菜二大特色产业带。畜禽养殖业平均每年递增10%以上,农业产业结构快速优化。全市建成规模化农业园区超过200个,有一定规模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超过30个。
发展加工流通,强化龙头带动。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已达885家,比2002年增加了近一倍。有10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农产品收购订单,年收购额近10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外资成效显著。农业实到外资从2002年的5800多万美元增加到近年的约1.5亿美元,连续六年在全省名列前茅。农民专业合作社305家,带动农户近25万户。农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形成。有近百家农业龙头企业产品进上海超市或在上海设立配送中心等营销窗口,年供沪农产品销售金额已超过45亿元。
加快科技进步,提升品牌质量。全市每年引进新品种新品系200个以上,制定、颁布数百个涵盖我市各大主导产业的农业标准及规程,优势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技术应用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年总产量占全市食用农产品总产量的23%。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产地编码和农业投入品监管制度。全市有省级以上名牌、著名商标农产品80多个,其中国家级名牌和驰名商标农产品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