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浔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基地,壮大产业主体,注重、生态、文化、科技等农业功能的开发,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2006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96元。
培育主导产业,推进“三带二区”建设。根据各地的生产特点和产地优势,加快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积极培育农业优势产业。一是做强练市、善琏、千金为重点区域的现代畜牧产业带;二是做优菱湖、和孚为重点区域的现代水产产业带;三是发展湖盐公路沿线优质蔬果产业带;四是加快浔练公路沿线高效、生态、休闲观光设施农业园区建设;五是着力推进粮油生产机械化全程服务示范区建设。
培育生产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发展。全区已发展畜禽、粮食、蔬菜、饲料、水产品等各类农业企业165家,其中省级2家,资产总额达16.06亿元,年销售收入31.3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了50家,其中有3家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全区合作社资产总额达到10063万元,入社会员3164户,带动周边农户近27906户。
打造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区有无公害农产品49只,绿色食品5只,省级名牌2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14个产品获省农博会金奖。农产品出口外销和供沪数量大幅增长。2006年供沪农产品金额达9.3亿元,农产品自营出口额达1.27亿美元,外贸供货值达到5.78亿元,2003年和2006年全区先后二次进入全省外向型农业前10名。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近年来,南浔区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全面启动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 有50个常年存栏300头以上规模猪场的污染得到治理。老鱼塘改造力度加强,整治改造好的标准鱼塘达8879亩,促进了现代渔业的发展。全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统防统治措施,减少农业投入品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近年来,南浔区充分发挥靠近上海的区位优势、依托本地农业资源、发挥丝绸、湖笔文化及古镇特色,大力发展一批集观光、休闲娱乐、特色餐饮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园区。全区有与古村落交融一体的“荻港渔庄”,还有可发挥农业多种功能的“浙江未来高新生态农业园区”等,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