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周刊

台湾专家支招休闲农业

  在2007休闲发展国际论坛上,来自台湾的几位专家论述岛内发展休闲产业的做法,介绍一些诀窍和“绝招”,引起大陆同行的兴趣和关注。
休闲农业让“农”味更浓
  休闲农业在台湾已相当成熟。全台现有上规模的休闲农场1000余家,居民年平均上休闲农场2.13次。
  台湾大聚国际创意产业开发机构总经理刘介晋认为,大陆休闲农业起步较晚,最近几年发展迅猛,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有的地区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大兴土木,城市化、人工化痕迹明显,破坏了自然生态,也影响深度开发。有的休闲农业“农”味不浓,有的淡旺季差别过于明显,造成了资产的闲置浪费。
  他认为做农业休闲项目不能过于随意,建议更加注重规划,运用创意产业的专业技术与窍门,开发具有知性之美的体验旅游产品。因此要大力培植旅游开发的专业团队,从项目策划、价值分析、市场定位、设计建造、招商营运方面,为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民宿经营“亲情化”
  民宿盛行,是台湾休闲业一大特色,其共同点是以好景致为魅力,以“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的理念来经营,通过“亲情化”服务,给休闲者不同于入住酒店、汽车旅馆的亲切感觉,强调主客间的互动及观念的认同,以口碑带动客人。
休闲文化要“深耕细作”
如何运用文化资源拓展休闲产业?来自台湾的德明财经大学教授、台湾中华休闲旅游协会副会长高崇云认为,富而好礼的社会是休闲最主要的目标,以中华文化为主流的台湾文化资源丰富,闽南的、客家的、原住民的与外来的文化异彩纷呈。有的文化资源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如屏东县的黑鲔鱼文化观光季,巧妙结合农渔特产和套装旅游休闲,一年创收颇丰。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连锦添/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