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农忙时节。江苏南京安德门劳动力市场并不似往年那么冷清。市场管理人员介绍说,市场每天进场求职人数都在千人以上,而且九成以上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只是成功推荐的民工不多,1万多个空岗,平均每天仅介绍出去200个左右。
今年初,南京就出现缺工现象,直到今年秋天仍未改观。其实,民工市场并不乏求职者,但由于求职者普遍年轻,不少人拥有一技之长,也有文化,求职心态要比他们的父辈平和很多,也“挑剔”很多。面对贴着各种招聘广告的求职窗口,他们细细看,慢慢问,希望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在他们看来,“适合”的工作无非就是:合理的工资、缴纳保险、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这些要求,对城里人来说,再正常不过,但对农民工而言,却成了额外的奢求。农忙时节,农民工和用人单位的博弈显得愈发突出。
有专家指出,随着第二代农民工成为城市用工主力,随着政府以及全社会对农民工这个群体的更多关注,如果一个城市的农民工的用工环境没有根本改观,缺工现象很难根本改变。
(摘自《农民日报》黄红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