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战“役”特刊·宁波

本地人口300多,外来人口4000多,宁海这个村——

用6吨钢管筑起600多米长“安全墙”

  2月4日上午10时,宁海县桃源街道西洋村52岁的葛大妈拿着出入证经过村里唯一一个出入口,她要去村旁的菜市场买菜。测体温、问去向、登记,一套流程走下来,3分钟搞定,葛大妈没觉得心急。“菜市场逛逛,二十分钟足够了哦,别瞎逛,这时间有限定的呵。”在卡点执勤的党员葛德品告诉她。“要不是买菜,谁愿意出去逛哦……”葛大妈拎着篮子径直往菜市场走去。
  为切实加强疫情防控,之前,宁海县出台了“12个一律”的防控工作要求。“12个一律”对城里封闭式小区来说,有硬件基础,便于操作。但对于10万多平方米的西洋村来说,并不容易。西洋村和三个村交界,既是城中村,也是群租村,本地人口300多,外来人口却有4000多。“宁海的湖北籍外来人口大部分聚集在我们村,宁海疫情防控有一半在我这儿。”西洋村党支部书记葛文科直言“这个春节压力大到睡不着”。
  大年初一,在摸排清楚湖北籍人员返乡情况后,葛文科做的第一件事很“硬核”,用1300多平方米建筑用板材、6吨钢管,37个小时筑起了2米高、600多米长的“隔离墙”。“我们3个村开完协调会,初四(1月28日)开建,初五完工,一天一夜就建好了。”葛文科说,与此同时,村民代表和全体党员对村民开展“双排查”,每家每户测温、登记、随访。“过年回家的外籍人员让房东一天两次短信,打电话通知租客不要返村,回村的外地人居家隔离,点对点线上服务,生活物资采买有专人负责。”葛文科说。
  在进出村口的唯一通道上,还建有集装箱板房,作为村民代表和党员24小时值守的办公点,一面墙上密密麻麻贴满了排班表。“车辆凭单位开的证明,到我们这里打印临时通行证登记让行,本村人采买物资一户仅限一人,两天出去采买一次。外地人暂时不让进。”葛文科说,正是因为提早部署的一系列防控措施,宁海“12个一律”实施首日,西洋村像往常一样平静,他们都知道这个时候“严是爱,宽是害”,村里竖起的不是隔离墙,而是安全屏障。
宁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