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品牌

宣平小吃:打造舌尖武义“金名片”

  •   “宣平小吃”,这是刻在武义人骨子里的4个字。吃上一碗热乎乎的宣平馄饨,或是蒸上满满一屉艾糕,熟悉的味道勾起的,是满满的乡愁。
      小产业中蕴含大商机,“宣平小吃”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继去年上半年武义发布农家传统特色小吃区域公用品牌“宣平小吃”后,去年11月又发布《“宣平小吃”产业 发 展 三 年 行 动 计 划(2019—2021年)》。该《计划》提出,到2021年,该县要培育“宣平小吃”旗舰店2家以上、加盟店13家以上。武义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小吃产业分会也于上月20日成立。
      近年来,武义深度挖掘传统小吃文化,逐步完善“宣平小吃”产品、品牌、供应链等体系,引导“宣平小吃”走出武义,把其打造成该县劳动就业的大平台、对外交流的金名片。
    明确目标,启动发展新引擎
      去年4月,武义县农家传统特色小吃区域公用品牌“宣平小吃”在柳城“三月三”畲族歌会期间举办品牌发布会,80多个特色小吃品种亮相。
      据武义县供销联社主任吴龙飞介绍,今后将着重做好武义特色小吃的养生、美食文化挖掘和宣传,形成特色鲜明的品牌形象。为产品进入旅游景区、大中城市奠定基础。
      如何制作“宣平小吃”,武义详细规定了食材、配料、制作技术等制作流程,推动“宣平小吃”走向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经营模式。
      与此同时,该县小吃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特色小吃产业协会,将全县从事特色小吃的经营大户吸纳为会员,走抱团发展之路。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讨论研究相关政策和措施,组织专家对经营户进行评定、验收及考核,并给予一定的补助和奖励。
      下一步,该县还将建设“宣平小吃”信息化系统,实时掌握所有旗舰店、加盟店的经营状况,实时统计消费者数量和营业额,形成大数据,并加强数据研究和应用。
    带动产业,抱团发展促提升
      武义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有着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多民族饮食文化的融合,造就了以“宣平小吃”为代表的地方特色小吃。如今,带着浓郁乡野风味和乡土气息的武义小吃也趁势走出县域、走向全国。据不完全统计,武义经营小吃的人员有近千人,在多个省、市都能找到武义小吃的身影。
      作为“宣平小吃”公用品牌的首批加盟店之一,武义县柳城镇正正馄饨小吃店负责人郑东英说:“现在外地游客越来越多,在品牌的带动下,去年店里的销售额比前年翻了一番。”
      得知县里要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小吃产业分会,郑东英也报了名。截至目前,小吃产业分会已吸纳会员36名,包括宣平馄饨、艾糕、麻糍、芋头干等各色特色小吃经营户。
      据吴龙飞介绍,小吃产业分会成立的目的是打造一个“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行业自律组织,为会员提供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服务。今后,分会将不断完善品牌管理,将地方特色美食全方位融入,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品质上乘、富有内涵、市场认可的店家,带动全县农家特色小吃产业大提升、大发展。
    加强推广,打造小吃“金招牌”
      如何把“宣平小吃”的口碑变成品牌效应,这是武义县供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金茹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作为“宣平小吃”公用品牌的运营方,金茹娟要做的便是打破食客对小吃行业“脏乱差”的印象,提高“宣平小吃”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食在当地,食在当季。在小吃行业的整合及分类工作上,“宣平小吃”品牌按照二十四节气区分,已容纳了近百种类,其中包括宣平馄饨、豆腐圆、宣莲汤、千层糕等10种主推产品。“每家旗舰店、加盟店除了主推产品外,还会应季售卖一些特色小吃。”在金茹娟看来,丰富的种类是“宣平小吃”的卖点,也是留住食客的有效途径。
      与此同时,武义还积极建设“宣平小吃”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强化小吃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逐步建立起“原辅材料生产—中央厨房加工制作—冷链物流配送—店面经营销售”的全产业链,把好各个环节的质量关。
      下一步,武义将结合区域特色饮食特点和文化传承,通过区域公用品牌“宣平小吃”的推广,实行“母子品牌”经营,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抓好原辅材料基地建设,培育一批负责集中生产加工的中央厨房,解决因小吃品种多、加工复杂带来的标准化、规范化难题。
      “未来,我们将积极组织‘宣平小吃’经营单位参加农博会、农民丰收节、小吃评比大赛、美食推介会等活动,利用各类媒体宣传‘宣平小吃’,提高知名度。”该县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还将加强与网上餐饮平台的对接,方便游客寻找和品尝“宣平小吃”,扩大品牌影响力。
    讲好故事,美食文化滋味长
    “‘宣平小吃’品类繁多,只有在色、香、味上下功夫,讲好小吃故事,才能带着小吃走出去,打造浙中美食文化品牌。”民俗文化学者雷国强说。
      旅游产业与饮食文化一直密不可分。位于武义县古街的养真斋美食馆去年下半年开业,食客每天络绎不绝。负责人杨明说,养真斋美食馆以打响“宣平小吃”品牌为主要出发点和着力点,打造武义小吃文化对外新窗口。“在古代,据说馄饨是用于祈求战乱平息必不可少的食物,也是冬至家家户户必吃的佳肴……”在养真斋美食馆,来自温州的游客李女士一边看一边吃,一边倾听当地居民讲述关于馄饨的民间传说,别有一番滋味。“我以前只是吃过宣平馄饨,不知道背后还有那么多的民间传说,感到特别惊讶。”
      与其他餐馆不同的是,食客能在养真斋美食馆亲眼看见食物的加工和制作过程。场馆中还设立手工艺术作坊,以便食客深入了解“宣平小吃”文化和制作过程。在杨明看来,宣平的畲乡文化、小吃文化底蕴深厚,饮食资源丰富,打造“宣平小吃”公用品牌有坚实基础。
      如今,越来越多的“宣平小吃”经营者开始挖掘特色小吃文化,提炼品牌故事,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美食,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古镇文化、乡愁文化,让“宣平小吃”丰富武义旅游内涵,推进旅游产业与“宣平小吃”产业相辅相成、融合发展,为该县“建设温泉养生名城、打造长三角后花园”提供更多元素支撑。
    吴军勇 叶阳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