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椒江剪纸名家杨计兵的剪纸作品《红色大陈岛》,入选了全国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和红色旅游演艺创新成果。《红色大陈岛》以大陈岛的甲午岩和垦荒队员为原型创作,以剪纸的形式塑造了“最可敬的人”和大陈的美景。“我奶奶做刺绣花样,样式喜庆漂亮,别人家如果需要剪纸,就过来向我奶奶要。耳濡目染,我也学了一些。”1980年出生的杨计兵,从小就跟着奶奶学习剪纸。
初中时,学校的校刊和黑板报需要一些剪纸装饰,杨计兵主动承担了这部分的任务,剪个小花样装饰一下。同学们看了,都赞叹他剪得好。
2007年6月9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椒江文广新局在青少年宫广场举行宣传活动。杨计兵对这一天记得很清楚。他问工作人员,临海剪纸已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椒江没有。
杨计兵认为椒江的剪纸也很出彩,他现场就展示了自己的剪纸技艺,赢得了内行人的一致好评。
随着杨计兵的名气越来越大,2008年元旦,椒江区文化馆邀请杨计兵举办了一场剪纸艺术展,并邀请了剪纸名家沈雷前来参观指导。
沈雷和杨计兵一见如故,两人亦师亦友。杨计兵说,在沈雷的引荐下,当年2月杨计兵加入了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会剪纸分会,认识了很多台州知名的剪纸艺术家。沈雷还为杨计兵介绍了很多台州剪纸艺术的流派和传承,让他初步了解了台州剪纸的流派体系,真正走进台州剪纸艺术的大家庭。
沈雷的风格比较粗犷,而杨计兵的剪纸比较细腻。剪人物的时候,衣服样式、纹路、细节,他自己都一一仔细设计。“剪纸有自己的语言,可能形态会更夸张、更艺术化,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杨计兵说。
台州每个地方都有剪纸工艺,但不同地区各有特色。
温岭海洋剪纸是以海洋、人物与团花为主要题材,有着温岭独特的海洋文化风格和内容;临海、黄岩倾向于刻画人生百态;椒江剪纸多以民俗题材为主,表现本地的人文风情。
近两年,杨计兵开始创作和合文化系列剪纸。去年,他从玉雕、年画里找元素,设计成剪纸样式,做了七八张和合文化系列剪纸。
剪纸看似简单,其实特别需要严谨精细。剪纸创作过程一是构思,二是起稿,三是创作。制作一般需要经过起稿、剪刻、修改、粘贴、揭离、包装等步骤。
笔者看到了其中一张和合文化剪纸作品,如意形状的画面中,和合二仙坐于正中,周围以如意、蝙蝠、铜钱、喜鹊、祥云为点缀,下面底部是荷花、莲子等喜庆元素,看得人心里暖暖的。
新春将至,杨计兵早早就准备好一幅剪纸作品《金鼠送福》,以飨市民。《金鼠送福》底端是康宁两字,上面是一个福字,杨计兵认为,只有康宁了,福气才会从天而降。两只老鼠的尾巴里都藏着钱币,寓意康宁和福气带来财富。他希望这些美好的寓意能给大家带来好心情。
张亚妮 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