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衢州市精品柑橘擂台赛上,柯城区九华乡上宅村的鑫铺家庭农场种植的柑橘新品种“春见”表现不俗。近日,笔者走进该农场,只见连栋钢架大棚一个接一个,路边还停了十余辆私家车。“今天有四五批市民过来采橘子,大概有三四十人。”农场负责人陈建国边介绍,边打开了一个大棚。
大棚外已是落叶纷纷,大棚内却是温暖如春。只见棵棵橘树枝繁叶茂,枝头挂满红彤彤的果实,个头不小。“这是‘红美人’。”陈建国说,今年农场的‘红美人’初次投产,产量可达1.2万公斤,采摘价每公斤50元。
除了‘红美人’,农场还有两个柑橘新品种初次投产。其中鸡尾葡萄柚产量2万公斤,‘春见’产量1万公斤,每公斤售价均为30元。5000公斤精品早熟宫川蜜橘虽算不上新品种,但市场售价也达到每公斤10元。“210亩柑橘,170亩投产,预计今年产值在200万元左右。”陈建国说,他老家是衢江区的,原先做农资生意,2012年,他流转了这片土地,办起了家庭农场。农场现有土地510亩,其中300亩种油茶,210亩种柑橘。2013年,他种下60多亩露天鸡尾葡萄柚。没想到,2016年的一场冻害,鸡尾葡萄柚都冻死了。痛定思痛,当年,他投入300万元,建起42亩连栋钢架大棚。2017年,对柑橘品种结构进行调整,种下8个柑橘品种,其中7个是新品种。“现在,农场共有110亩鸡尾葡萄柚、20亩‘红美人’、20亩‘春见’、60亩早熟宫川蜜橘,还试种了少量沃柑、满头红、春香和甜橘柚。”陈建国说,生产上,建起了水肥一体化设施,统一管理;采用起垄栽培,避免上半年雨水多造成橘树烂根;钢架大棚一层覆盖防虫网,一层盖薄膜,减少用药;隔年进行嫁接,充分利用地力。由于关键技术到位,农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年首次挂果的‘红美人’,都是去年才嫁接的,亩产已达500公斤。“再过两年,就到了盛产期,预计亩产可达3000公斤。”他说,明年他计划将60亩早熟宫川蜜橘也改接为新品种。“要种就种精品柑橘,这样农场才有好的效益。”陈建国说,销售上,他紧盯高端客户。一方面,在市区开设经销点;另一方面,和杭州、上海等地的大公司紧密合作,将精品柑橘配送到这些公司。“还有一部分,通过网络销售。”
54岁的陈建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橘农,但短短几年,他种柑橘就种出了“甜头”。陈建国将这归根于自己抓住了“关键技术”。为了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今年9月,他入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园艺专业和衢州广播电视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制均为三年。“大专毕业后,我还想读本科、研究生,读完博士再退休。”陈建国笑着说。
程红芬 翁水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