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观点

护水仅靠“河长”还不够

  叶金福来稿说,近日,笔者与几位朋友利用周末时间到几个乡村景点游玩。在一个村庄前的河滩里,正碰上该村一名“河长”一边巡河、一边在清理河道垃圾。这名“河长”相告,虽然他几乎天天来这里巡河、清理垃圾,但每天还是有一些村民会不自觉地往河里乱扔乱丢一些生活、生产和建筑垃圾。这位“河长”说,保持河道干净、整洁,仅靠他一个“河长”远远不够,更需要广大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笔者听了,觉得这位“河长”说得很在理。
  近年来,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多数村卫生干净整洁,家家户户庭院披红挂绿。为使一条条河道常年清澈见底,“河长”们尽心尽力。而在一些村,虽然也设有一名甚至几名“河长”,但由于一些村民环保意识淡薄、卫生习惯较差等原因,导致当地河道往往是今天刚刚清理干净,明天又有垃圾漂浮河面。部分村民甚至把病死动物往河里扔,不但臭气熏天,还严重污染水质。
  因此,笔者以为,要让村村河道保持常年干净整洁、清澈见底,除了设立“河长制”之外,更为关键的是要重视对广大村民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要让每一位村民自觉养成“垃圾不落地”“垃圾不丟河”的良好习惯,形成人人爱河、护河,人人都是“河长”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加大对乱扔乱丢垃圾的处罚力度,对往河道里乱扔病死动物的行为更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如此,我们的每一条河流才能永葆水清、岸绿、景美的本色,为美丽乡村添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