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曜清
本报讯 12日,省农业农村厅与省自然资源厅签署《关于共同加强海洋渔业防灾减灾战略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切实加强海洋灾害防灾减灾全过程管理,全面提升我省海洋渔业防灾减灾水平。
根据《协议》,双方将建立海洋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共享风暴潮、赤潮、海浪、海啸、海水低温等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开放渔船管理信息,共享渔船失事及搜救相关信息。探索研究海洋渔业重大海洋灾害保险制度,建立海洋灾害调查评估结果反馈制度,及时整理共享灾害损失信息。共同推进远洋渔业生产安全保障合作,重点针对我省远洋渔业较为集中区域制作预警预报信息,保障远洋渔业生产安全,努力实现“浙江渔船到哪里,保障服务到哪里”。
根据《协议》,双方还将全面开展海洋渔业防灾减灾项目科技合作,融合推进信息化建设。共同研究解决海洋渔业减灾关键技术问题,联合开展渔港防台等级评估工作,提高应急处置实战能力;共同研发海洋渔业减灾综合决策支持示范系统,形成全要素、全过程的数据资源体系和决策支撑体系,完善优化省渔船安全救助指挥平台。同时,双方将建立定期工作会晤协商机制。
今年以来,双方在应对6个台风影响期间,已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省农业农村厅根据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的预报信息,提前进行专题会商研究,部署全省渔船、渔家乐等的应急防台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是海洋渔业大省,海岸线长,海域广阔,海洋渔业生产主体多,同时又是台风等对海洋渔业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多发省份。农业农村和自然资源部门通过建立和完善持续沟通和合作交流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助于形成整体合力,更好保障我省海洋渔业生产发展,更好保护渔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