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外,我省蔬菜生产上的主推技术还包括蔬菜微灌及水肥一体化技术、蔬菜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冬季蔬菜大棚增温防冻技术、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和大棚草莓优质清洁栽培技术。现将部分当前蔬菜生产上需应用的主推技术介绍如下。
1.冬季蔬菜大棚增温防冻技术
冬季蔬菜大棚增温防冻技术主要包括简易反扣式二道膜及多层保温技术,以及木粉熏炉临时增温技术。
简易反扣式二道膜及多层保温技术,利用大棚骨架为支持,反扣一层农膜形成二道膜覆盖,可在现有的中棚二道膜上增加一道覆盖层,或替代现有的中棚,结合地膜、拱棚等多层覆盖保温技术,基本保证冬春季节大棚蔬菜的正常生长。
木粉熏炉临时增温技术,可提高棚内温度3℃—4℃。其方法是在大棚中放置2—3个特制的熏炉,每个熏炉放入木粉1—2千克,用木块抹平压实待用。夜间使用时,可用纸片、炭粒或香棒点火,然后盖上防水盖。利用香棒延时点火特性,可在傍晚点燃香棒,根据香棒长短粗略控制木粉在后半夜点火防冻。木粉缓慢燃烧后,产生一些热量,进而形成微小气流促进大棚内空气的内循环,其烟雾弥漫在大棚上层空中,阻止热量向棚外辐射损失。根据添加的木粉数量和压紧程度,以及大棚内水汽湿度情况不同,一般可保持烟雾弥漫5—8小时。木粉数量可根据天气情况和增温要求适当增减。另外,还可以通过在隔栏不同位置添加不同数量的木粉来调整不同时段的发烟量,如上半夜放少量木粉、发少量烟来维持大棚温度,后半夜放较多木粉、加大发烟量来抵抗凌晨低温。
2.蔬菜微灌及水肥一体化技术
蔬菜微灌技术主要包括滴灌和微喷灌,具有投入产出比高、一次投入多年受益、能耗低等特点,可充分发挥省工节本节水、提质增产增效等作用。目前主要应用的是内镶式滴灌管,其性价比高、出水均匀度达95%。滴灌适用于按行株距栽种的作物,田间设置采用单畦单管或双管铺设法。微型喷灌具有小范围、小喷量、小冲击力的灌溉特性,适合栽培密度大、植株柔软细嫩的蔬菜,也可用于蔬菜育苗。山地可采用微蓄微灌,即在地势较高处建造蓄水池,通过微灌实现局部灌溉,在山区旱季缺水时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不同瓜菜种类品种、目标产量、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肥规律,制定平衡施肥方案,通过施足基肥,追肥采用微滴灌等方式,与灌溉结合在一起,借助压力灌溉系统,通过文丘里施肥器、施肥泵、施肥桶等不同施肥设施设备,定时定量、均匀准确地向瓜菜根系生长区域输送不同氮、磷、钾等元素浓度配比的肥水,满足作物生长需要,达到节水节肥、省工省力、高产高效。主要技术要点包括铺设喷滴管、制定施肥方案、调节肥水浓度配比、滴灌追肥等环节。
3.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技术
蔬菜连作障碍的出现,是由于人们忽视了植株根部环境即蔬菜栽培土壤的质量问题,过度追求产量及土地利用率,使得重茬连作现象十分普遍,不合理施肥、施药,导致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等问题逐渐突出,土壤中病菌大量积累,根系毒性分泌物浓度增大,土壤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作物种植土壤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影响了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病害多发,产量下降。连作障碍问题不仅是影响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也影响着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产品的安全性。
连作障碍的防控环节包括源头阻控、过程防控、产后整治。目前,蔬菜连作障碍防控的关键技术主要有药剂拌种、基质育苗、嫁接栽培、合理轮作、土壤消毒、施用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土壤改良、清理病株等。如土壤消毒,蔬菜定植前30天以上,清理设施内蔬菜残体后结合土壤翻耕、基肥施用,进行石灰氮消毒、棉隆消毒或土壤生物强化还原生态修复处理。
省农技推广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