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是蔬菜生产的重要环节,优质壮苗是蔬菜丰产优质的基础。眼下,各地正陆续开始大棚瓜果类蔬菜育苗,而当前冷空气入侵频繁,气温落差大,给蔬菜育苗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育苗难度很大,稍不注意,蔬菜秧苗就会受灾,造成损失。为解决菜农们心中这一“顽疾”,近年来,省农技推广中心组织专家开展试验示范,研究总结出一套集“机械播种、环境调控、嫁接换根”等关键点技术于一体的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该套技术具有操作便捷,省工省力,能极大提高育苗效率和抗灾能力,被列为浙江省种植业“五大”主推技术之一。目前,该技术主要在甘蓝类、茄果类、瓜类蔬菜及西甜瓜生产上推广应用,下面以茄子嫁接育苗为例,详细介绍蔬菜集约化育苗的具体步骤与关键技术要点。
一、基质准备
预湿。将草炭或椰糠、蛭石、珍珠岩等,按一定的比例配备,加水调节,湿度为60%—70%。一般选购商品基质。
装盘。把预湿好的基质装入穴盘中,稍压实,压穴。有条件的,可直接采用播种流水线装盘播种。接穗直播于平盘中,覆盖基质厚约1厘米。
二、适期播种
播种期。根据定植期确定,冬春季播种期一般需40—60天以上,嫁接的需增加20—25天;夏秋季温度高、生长快,育苗期30—40天即可。因茄子砧木种子发芽期长,前期生长慢,为保证嫁接时砧木与接穗粗细一致,在冬春低温季节,砧木应比接穗提前30—45天播种。
品种选择。砧木宜选抗性强、嫁接亲和力好的托鲁巴姆。接穗选“浙茄10号”“杭茄2010”等品种。这些品种适应性强,产量高,茄子品质优。
种子处理。砧木种子播种前用100—200ppm的赤霉素浸种48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后播种。出苗整齐的也可直播到穴盘中,有条件的采用播种机播种。
催芽出苗。种子播种后进行覆膜保温保湿,转移到催芽室控温、控湿、控光催芽,温度控制在26℃—28℃,湿度95%以上,光照强度1500—2500勒克斯。
三、苗期管理
温湿度管理。砧木播后10—15天出苗,接穗播后约一周可出苗,当50%种子出土时,将苗盘由催芽室转移到大棚内管理,白天不超过35℃,夜间不低于15℃,加强保温。晴天中午,要及时通风换气降湿,夜间多层覆盖保温,低温寡照天气需增温补光。夏季高温时做好遮阳、降温工作。水分管理做到不发白不浇,要浇就浇透。
分苗移植。秧苗长至2—3叶1心时,分苗至50或72孔穴盘中。移苗成活后多见光,防徒长。加强合盘管理,按照幼苗大小分开,通过水肥调控,促进植株生长基本一致。待砧木秧苗长至7—8叶、接穗达4叶1心,茎粗基本一致即可嫁接。
四、嫁接操作
嫁接准备:准备刀片、嫁接夹、医用胶布等嫁接工具,并用75%酒精消毒。嫁接前一天将砧木苗浇透水并喷施杀菌剂防病。
嫁接方法:采用贴接法嫁接。具体操作为,在砧木离根部4—5厘米高部位,按30°角斜向上削一刀,去除生长点,切面长度1厘米。接穗也按30°角削好,将砧木和接穗切面平整贴合,然后用嫁接夹固定。
五、嫁接后管理
温度管理:茄子愈合适温为白天25℃—30℃,夜间16℃—18℃。最低气温不低于14℃,最高不高于35℃。
湿度管理:嫁接好的秧苗放入专用育苗车上,四周用塑料薄膜包裹严实,也可放入小拱棚内密闭保湿。前三天内不喷水,如接穗有萎蔫现象,可在第二天在叶面上喷洒少量水。三天后,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喷水,叶片见干后盖膜,保持嫁接部位干燥。嫁接5—7天后植株不萎焉、伤口完全愈合即可正常浇水。
光照管理:嫁接后一周内采用双层遮阳网遮光,后采用单层遮阳网遮光,逐渐增加光照,直至撤掉遮阳网,进入常规管理。
六、炼苗、成苗
炼苗:出苗前7天左右进行炼苗,适当降低温度,增加光照,提高秧苗抗性。
壮苗标准:苗高15—20厘米,茎粗0.5厘米左右,嫁接部位愈合良好,具4—6片真叶,叶大肥厚,叶色深绿,节间紧凑,根系长满穴盘底部,无病虫害。夏秋季温度高,可适当缩短苗龄。
出圃:喷施杀菌剂,带药出苗下田,并按规程进行检查,确保秧苗无病无虫,质量符合要求。可装纸箱或周转箱运输,注意防寒防冻,把秧苗 及时安全运输到用户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