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被誉为江南人参,可以做药材,也可以磨成粉做食材……”在三门湫水山葛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章爱国眼中,葛根这长在土里的疙瘩浑身都是宝。
10多年来,章爱国通过葛根的生产和研究,致力打造葛根品牌。近年来,他与郑州农业大学合作,研究出了葛根茶、葛花茶、葛根粉丝等产品,通过深加工,使葛根的附加值提高了几十倍,成功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当地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今年被评为台州市劳模。
三门葛根种植第一人
章爱国1963年出生,小时候,因为家庭困难加上体弱多病,父母经常去挖葛根给他煎服。“可以说,是葛根救活了我。”想起过去,章爱国感慨地说。
这样的经历,让长大以后的章爱国对葛根的研究情有独钟。高中毕业后,章爱国先是外出打工,而后在舟山创业,承包土地种植柑橘,也赚了一些钱,但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葛根梦”。
2007年,章爱国在网上看到四川、江西、贵州等山区许多人种植葛根,收入相当可观。“三门的土壤适合种植葛根,且台州一带没有人种植葛根,开发前景广阔。经过考察,市场调查,我决定种植葛根。”章爱国说。
当年年底,章爱国回到老家三门县,在浦坝港镇沿江村承包了200多亩土地,经过整理改造,建成标准化葛根种植基地。2008年3月,章爱国投资9万元,从中国农科院引进了30万株“宋氏1号”葛根良种进行试种。
2008年5月,章爱国牵头成立了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三门湫水山葛根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湫水山牌商标,有社员12户,并在亭旁、沙柳、横渡等山区乡镇(街道)建立了2000多亩葛根种植基地和加工、科研基地,其中合作社种植基地500多亩。
当时,葛根种植在省内还属于非常小众的技术。为了种好葛根,年近半百的章爱国毅然前往江西、湖南等地学习参观。并购买了有关葛根种植技术书籍,一边种植一边学习葛根种植技术知识。
在章爱国的悉心管理下,2009年11月,葛根终于迎来了丰收年,他也成为了三门县“葛根种植第一人”。
虽然种植成功了,但章爱国发现,葛根片的鲜销效益很低。于是他购买了粉碎机、脱水机、过滤机、叠片分离机、烘干机等加工设备,开始研究葛根粉的生产。一开始,由于前端设备清洗不彻底和后期搅拌不均匀,出粉率和产品质量都不过关。“一些环节还需要人工辅助,效率低的同时,还有安全生产隐患。”章爱国认识到,必须要对设备进行改造。于是,他从一名种植户化身为技术研发人员,带着工作团队通过3个月的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成功打造出一条安全、有效的全自动葛根粉生产线。
在葛根产业的拓荒路上,章爱国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2010年,他与郑州农业大学合作,推出了新产品——葛根茶和葛花茶,一上市,就受到上海、杭州等地消费者的喜爱;他通过技术攻关,将葛根粉与红薯粉合成,开发了葛根粉丝系列产品,销售一路看好;随后,他又成功开发出葛根饮料,以口感良好、营养丰富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十年已培训1000多人次
葛根产业是三门县的特色产业。但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小、散状态,缺乏技术管理和加工能力,没有形成品牌和规模化种植。“卖的都是初级产品,利润薄,销路窄。”章爱国说,“如果不转型升级,葛根产业将难以为继。”
对葛根充满情怀的章爱国不愿看到葛根产业没落,他将自己辛苦积累的“拓荒”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种植户。“我们合作社引进葛根良种,在种植基地里育苗,苗种培育出来后分给社员种植。同时,要求社员按照国家有机食品操作规程和要求,实行有机种植,确保产品安全。”章爱国说,在生产中,该合作社采用统一培植种苗、统一种植管理、统一加工、统一产品销售“四个统一”生产管理模式,并在全县各乡镇(街道)推广种植经验,促进全县葛根产业结构调整。
10多年来,章爱国每年无偿为当地的葛根种植户开办短期培训班2次以上,累计受训人员达到1000多人次。为提升学习效果,他将课堂开到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葛根高产栽培技术。
章爱国的足迹遍布三门大大小小的葛根田。为指导广大农户更好地种植葛根,他每年都要到全县的主要种植基地巡查一遍,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被当地葛根种植户亲切地称呼为“葛根王老章”。
除了无偿提供技术服务,他对贫困种植户实行先垫资苗款、盈利后收回等措施进行帮扶,已有23户贫困种植户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目前,全县已发展葛根种植户180多户,种植面积达1.2万多亩,带动就业岗位2000多个,葛根产业已逐渐成为当地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章爱国本人也先后荣获台州市农技标兵、台州市农村科创之星、台州市劳动模范、全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我希望有一天,提到葛根就会想到三门,只有产业发展好了,企业和个人才会更好,我会为此继续不懈努力。”章爱国说。 朱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