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消费

连办11年,“双11”逐步走向成熟

  电商“双11”活动已连续举办11年,今年各电商平台的大促活动依然轰轰烈烈。笔者调查发现,理性、快乐购物已成为消费者参与大促的普遍心态。为保障大促消费秩序,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也在积极采取行动。
电商大促依旧火热
  从10月中旬开始,各大电商平台就吹响了“双11”大促的号角,纷纷发布各类促销信息。在10月21日举行的2019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发布会上,淘宝总裁、天猫总裁蒋凡宣布了今年“双11”的三个主要目标:当天新增1亿参与者、共计为消费者节省500亿元、成为全球品牌新品发布的最大节日。
  赶在“双11”之前,香奈儿等20多家全球奢侈品品牌集中在天猫开设官方旗舰店,在“双11”期间以官方身份参与天猫大促的奢侈品品牌达到93个。不少国际国内品牌改变了原定的新品发布节奏,以便参与此次天猫“双11”的集体折扣活动。苹果、华为、海蓝之谜、戴森、沃尔沃汽车、茅台等大品牌,也都把年度重点新品放到了天猫“双11”发售。超过50%的美妆品牌甚至打破惯例,把一年中最受关注的圣诞礼盒提前到“双11”发布,包括兰蔻、SK-II、资生堂在内的215个品牌还为天猫“双11”专门定制了241款专属商品。
  在“双11”当天,休闲零食巨头“三只松鼠”仅仅用时19分23秒就销售额破亿元。截止11月12日零点,天猫“双11”实时成交额达到2684亿元,与去年“双11”相比增长了25.7%。
消费者购物更趋理性
  中国消费者报社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发布的《电商消费维权指数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大促期间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杭州消费者蒋小姐告诉笔者,以前一到“双11”大促,她就会买很多日用品,虽然价格比较实惠,但这些东西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挤占了她本就不大的生活空间。“今年我就很克制,而且一年里促销这么多,每次买一些,差不多够用了。”
  近两年,在参与大促的“剁手族”中,“银发群体”日渐壮大。年逾60的宁波消费者汪大妈就是其中一员,她告诉笔者,最近家里装修,正好趁着“双11”在网上买电器。不过汪大妈也表示,网络购物毕竟“看得见摸不着”,对于家电等大件商品,她要先到实体店看看,详细了解之后再在网上下单。
监管举措多管齐下
  每年“双11”,不仅参与大促的买卖双方忙得不亦乐乎,市场监管部门为了确保这场购物狂欢节顺利开展,也都严阵以待。
  笔者了解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11月1日发布了《关于加强“双11”期间网络视听电子商务直播节目和广告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双11”期间加强规范网络视听电子商务直播节目和广告节目服务内容规范,节目中不得包含低俗、庸俗、媚俗的情节或镜头,严禁丑闻劣迹者发声出镜。网络视听电子商务直播节目和广告节目用语要文明、规范,不得夸大其辞,不得欺诈和误导消费者。
  省市场监管局也在“双11”前专门召开快递行业涉嫌垄断行为告诫会,通报当前部分快递行业企业存在的协同涨价、限定交易等涉嫌垄断的违法行为,明确表示对于知法犯法、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反垄断执法机构将绝不手软。接下来,省消保委也将组织消费维权义工和第三方调查机构,对快递行业的服务质量开展消费体察。针对体察中发现的问题,将对相关快递企业进行约谈并要求整改。
本报综合报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