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突出一个落地 坚持五项创新 推进绿色发展

我省加力深化“肥药两制”改革

  □本报记者 杨凌紫
  本报讯 9日,全省农业绿色发展暨“肥药两制”改革推进会在黄岩召开。会议强调,要通过实施农药化肥实名制购买、定额制施用改革,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落实农业绿色发展各项任务举措。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林健东出席会议并讲话。
  近6年来,我省农业绿色发展的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生产方式不断升级、农业环境不断改善、绿色经济不断壮大,化肥、农药施用量已连续实现负增长。今年初,我省启动实施“肥药两制”改革以来,全省7000多家农药店已全部实现实名制购买,30个农业绿色发展先行试点县率先整县制推行。
  会议强调,要围绕整省制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继续巩固试点成果,切实推动农业信息化工作,不断提高“肥药两制”改革的可操作性。坚持向着更高形态的肥药“双实名、双定额”转变,构建“种养加结合、农牧渔对接、水土气并治”的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
  会议要求,要突出改革落地,大力推进“肥药两制”实施。加快改造提升和融合农资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系统,确保可记录、可追溯。用好各项惠农强农补助政策举措,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和相关业务部门的作用,确保定额制真正落地。
  要突出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绿色生产技术应用。发展数字农业,着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明显的现代农业企业和服务组织。加强绿色技术攻关,重点突破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农业投入品精准减量、产地环境修复等关键技术。推动绿色技术应用,加强农业技术服务团队建设。
  要突出模式创新,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推进生产标准化,积极构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规范体系。推进要素循环化,加快发展“稻渔共生”“农牧对接”“稻草种菇”等生态种养模式。推进排放减量化,统筹好源头减量和末端减排。
  要突出机制创新,大力促进农业绿色经济发展。加强产、加、储、运、销全链条绿色产业链培植,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高素质农民队伍培训力度,推进人才振兴。加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机制建设,转变小农户高投入、高排放的生产方式,提高融入绿色发展的能力。
  要突出政策创新,大力深化农业绿色制度建设。加强正向激励政策供给,突出导向性、精准性和操作性,大力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绿色项目建设、绿色技术模式推广。加强负向约束制度创设,探索出台区域农业产业负面准入清单。
  要突出管理创新,大力提升绿色发展治理能力。强化对农业主体、农业生产过程的规范和管理,健全监管责任链,构建起全程追溯、全面覆盖的农业监管体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