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农机化该如何高质量发展?在日前举行的全省农机管理培训班上,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在讲话中明确提出,要以产学研推“一大体系”建设为保障,以农机农艺、农机化与信息化“两个融合”为路径,以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产品质量、农机人才队伍“三项提升”为依托,全面推动我省农机化高质量发展。
主抓手——农业“机器换人”
实践证明,农业“机器换人”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水平的有效手段,是创建农业示范样板、实施农机化项目资金的重要载体,是打破行业、部门界限,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有效平台。因此,实现我省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发挥好农业“机器换人”的引领作用。
强化部门协同。加强农机与种植业、畜牧业、农田建设、农技等相关领域的沟通联动,将农机化发展的需求和作用融入到园区规划、产业示范、农田整治等其他农业农村工作中去,充分发挥农机化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功能。
注重示范引领。继续打造一批高标准、高水平的农业“机器换人”示范样板,不断总结和完善创建经验,提炼形成一批“可持续、可复制、可评价”的农机化标准体系,以点带面,引领带动。
落实政策保障。继续深化“三服务”要求,创新农机化扶持政策,综合运用产业、财政、金融等手段,协助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主体落实优惠政策,解决发展难题。
主方向——两全两高
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就是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发展,必须从全局着眼,从整体考量。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协调发展。仅有某一环节、某一产业的机械化水平高,不是高质量的机械化,高质量的农机化必定是全过程的机械化发展,是各产业协调发展的机械化。要对照“两全两高”要求,从耕、种、收、烘、植保、秸秆处理等农业生产各环节中,从粮油、茶叶、蔬果、畜牧、水产等各产业中查问题找短板,再从关键环节、重点问题突破,积极研发、引进、试验、推广、应用,有序推进,切实全面提高各产业各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坚持科技导向,突出绿色智能发展。要大力推进生态高效环保机具的应用,减少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消纳农业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要大力推广智能化设施装备的应用,运用现代传感、物联网、信息化技术为农机装上“千里眼”“顺风耳”“智能大脑”,推动作业方式的信息化、数字化。
坚持市场导向,推动有序发展。培育好农机制造主体,发挥生产企业在农机产品供给、售后技术指导、维修保养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壮大农机应用主体,发挥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综合服务中心在提供农机化服务上的主导地位。农机化主管部门则要发挥好规范指导的作用,通过规划引领、制定标准、监督检查等手段,不断优化农机产业布局,规范市场主体服务行为,提升农机产品质量。
主动力——创新发展
创新农机产品研发机制。组织开展农机产品研发需求调研,征集农业生产中亟待新研发或改进的农机产品和技术,进一步完善农机需求与科研导向目录的指引作用;依托农机产学研推用协同创新机制,发挥农机生产企业在产品研发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市场需求与研发方向的深入融合。
创新农机化技术推广模式。以项目促推广,以有为促有位,加快农机化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匹配性、适用性研究,共同破解“有机难用”困境。
创新农机人才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实用人才在推动技术进步和机械化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农机生产及使用领域的“土专家”。深入发掘现有人员队伍潜能,注重对农机大户、合作社带头人、农机推广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加速新型农机主体的培育引进,鼓励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共同参与农机化事业发展。
马梁 缪细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