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把超强台风‘利奇马’过境后补种的西瓜全部采摘完成,这批西瓜质量和产量都没受到影响,看来上次采取的排水、补苗等一系列举措收效不错。”近日,笔者在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树桥村君兴农场,见到该农场负责人徐智超正忙着拆西瓜田大棚、整理土地。
在君兴农场的78亩果园里,种有西瓜、白枇杷、“红美人”、桃子等瓜果,这是徐智超苦心经营多年的结果。不到20岁就跟随父亲在家门口种西瓜,如今33岁的徐智超不仅成为“老”农民,而且还“练”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农技员”。
徐智超家是洞桥镇最早种植“八戒”西瓜的农户之一。“当时镇里推广这一新品种,我们几户农户一切从头开始,在田间摸爬滚打。”由此,徐智超深切体会到当农民的不容易。
“西瓜好吃,种西瓜却太苦。”徐智超笑着说,种西瓜要忙上一整年,在一年中天最冷的冬季搭大棚,开春三四月份便要开始田间管理,天最热的季节要采收和销售。
“因为常年‘埋’在地里干活,很多‘西瓜大户’得了腰椎间盘突出这个职业病,我也不例外。”徐智超说,虽然深知做农民苦,但是因为对土地的感情,他从没想过离开。
因为西瓜田每年需要轮换种植,六七年后土地不够轮换,徐智超便尝试“转型”。2013年,他在承包的78亩土地上,种植了53亩白枇杷,后来又引进象山“红美人”等,从零开始摸索果树“种植经”,目前果园已渐入佳境,“其中11亩‘红美人’口感好、产量高,去年总收入就有30多万元。”
这些年多次经历台风肆虐,徐智超还积累了一套“台风防御经”。“前几年,每年遭遇台风,尤其是2013年‘菲特’袭击,我刚引进新品种的果园被洪水浸泡,损失惨重。”徐智超回忆说,那年台风过后,他就对果园的基础设施做了一个大提升,“买了8台大功率抽水机,修建了深达1.5米四通八达的沟渠,保证排水畅通。”
今年“利奇马”来势汹汹,果园积水最高时有六七十厘米。徐智超将抽水机开足马力三天三夜不停排水,随后有条不紊地分类整理果园。“当时枇杷采摘季已过,受影响较小;8个大棚的西瓜全部被淹,好在刚种下不久,重新补种秧苗即可;受影响最大的是处于膨大期的‘红美人’,很多果实已经发黄开裂,需要整枝、疏果、杀菌、施肥等。”徐智超介绍。
如今,两个月过去,看着果园里的“红美人”缀满枝头,徐智超很开心。他欣慰地说:“由于应对措施得当,估计只减产三分之一,比预想的情况好,11月底或12月初就可以采摘了。”
农业很多时候要看天吃饭,每次遭遇台风等自然灾害,徐智超除了尽力恢复自家果园的生产,还不忘为周边农户提供各类咨询。平时他就经常被周边农户请去进行技术指导,解决田间问题,是大家心中的义务“农技员”。每逢台风等天灾,他更劝慰大家,要“抱团”坦然面对,采取有力措施、不断积累经验,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至今,徐智超果园累计已投入300多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年年需要投入,还要不断想方设法提高果园产量、提升水果品质,只有通过科学种植才能丰产丰收。”
陈朝霞 徐慧琳 潘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