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养生

头撞树、甩鞭子、仰天长“笑”……

老人们:这些健身“野路子”不科学还伤身

  •   头撞树、甩鞭子,或者一群人围在一起仰天长“笑”……一些中老年朋友的健身“野路子”视频,频频在网上热传。不过,专家说:这些方法不但不科学,还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如果一味进行强力锻炼,可能导致本身的疾病加重,甚至诱发其他意外。
    错误方法健身,扰民又伤身
      这些中老年朋友健身的“野路子”,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贴近自然派,一切从模仿动物开始。如动物会通过蹭树干来弥补肢短挠痒够不着的痛苦,现在的中老年人也纷纷模仿这样的动作,先围绕树木“施法”,再与树进行亲密互动,用双手拉着树干做引体向上,用手臂和后背摩擦树桩,甚至还有老人用头撞树,丝毫不顾树的承受力。也有不少中老年人,选择同样是柱状物的钢管,光着上身挺着胸脯用头频繁撞管,哐当作响,不知他的头,是否能承受得了?有些老人觉得以上互动方式太简单,为了挑战自我,甚至将身体弯成乌龟状,手脚并用在地上爬行锻炼,有些人速度堪比猫科动物。更有甚者,每日都会穿上全身豹装,四肢着地模仿豹子的动作,在楼梯上爬行。
      第二类是随地健身派。有些老人认为,单纯玩小区的健身器材,没有发挥出器材的优势。他们不用双手拉把手,而是双脚踩踏步机,双手疯狂挥舞,四肢全部运动起来,姿态虽然认真,但看起来并不协调;单手抓单杠,全身像钟摆一样左右摇摆;脚倒挂单杠,身体180度荡起来;用绳子绑双杠,双手拉绳子,以自己为中心做轴,双脚悬空360度表演“爱的魔力转圈圈”……这些动作不仅对自己的身体有危害,甚至有可能伤害到旁边经过的路人。
      第三类是增进互动派。为了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老人们不再用脚踢毽子,他们用头来接毽子;觉得年轻人打篮球胯下运球操作太简单,一些老年朋友把胯下运球用在了打羽毛球上;有老年人甚至用甩鞭子来锻炼,鞭炮般“啪、啪”的声音,吓人又吵人;还有一些老年人围在一起每天入夜张开双臂仰天长笑,魔性的笑声,夸张的动作,让周边居民直呼“瘆得慌”。
    “野路子”健身或导致疾病加重
      老人们健身的“野路子”,比如哈哈大笑、甩鞭子、头撞树等,专家说,这些方法不仅不科学还伤身。
      例如老年人用甩鞭锻炼,对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真的有益吗?对此,急诊外科专家陈晓辉说,老年人本身韧带肌腱组织弹性变差、关节活动范围小,再加上骨质疏松,不宜选择甩鞭子等需要频繁扭动的锻炼方式。如果患上肩周炎,可以适当进行功能锻炼,但主张循序渐进,动作幅度和强度由小到大。如果贸然做甩鞭等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粘连的肩关节周围组织强力撕裂,造成二次损伤。另一方面,很多老人会把其他类型的损伤,误认为肩周炎、颈椎病等。比如,肩袖损伤表现形式与肩周炎类似,但应以适当休息为主。如果一味地进行这种强力锻炼,可能导致疾病加重。“‘笑一笑,十年少’,‘哈哈哈’是欢乐的外溢。”陈晓辉还提到,全国多地“蔓延”的入夜老人聚群“大笑健身”,与运动健身一样,是促进健康的有效方法,欢乐兴奋等精神因素可以改善激素水平。然而,这一“无痛苦也有收获”的健身方式,却招来了比广场舞更多的非议。夜里突然爆发的一阵大笑,对周边居民而言如同魔音灌脑,熟睡的人可能被吵醒。另一方面,许多老年朋友,本身有心脑血管疾病,用力大笑可能会导致血压骤然改变,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陈晓辉说,无论是老年朋友抑或年轻人,均不主张用头撞硬物。因为人的脑组织被坚硬的颅骨所包裹,如同豆腐被装在坚硬的盒子内,而撞击盒子,盒子本身不会损伤,但里面的豆腐可能遭到伤害,出现脑挫伤和脑出血等情况。而且老年朋友因为脑萎缩,颅内空隙增大,脑出血等情况可能表现出症状较晚,更易延误治疗。
      针对不文明使用健身器材现象,专家表示,踏步机不用双手拉把手、四肢全部运动起来,容易失去平衡,导致跌倒摔伤或者扭伤;单手抓单杠,全身像钟摆一样左右摇摆,容易造成上肢的肌腱韧带拉伤;脚倒挂单杠,身体180度荡起来,和以自己为中心做轴,双脚悬空360度旋转,老人平衡和身体协调性差,做这一类动作,容易造成摔伤和眩晕发作。 王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