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冬种生产正在各地拉开序幕,由省农科院选育的豌豆新品种“浙豌1号”,既可作加工,又可作菜用,茎叶还能当绿肥,深受各地农民青睐。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品种主要性状
该品种属蔓生类型,株高约110厘米,主侧蔓均可结荚,每株3-5蔓,单株结荚20-25个,单荚重约10克,百粒鲜重66.0克,嫩豆粒味甜、色翠绿,中等成熟时质糯而带甜味,适宜鲜食和速冻。该品种抗病性强,产量高,平均亩产鲜荚1000公斤左右。冬播至鲜荚采收,生长期135-140天。
二、栽培技术要点
1.整地施肥。翻耕后做成宽1.2米的畦(连沟),施腐熟有机肥1000公斤,三元复合肥30公斤作基肥。
2.适时播种,适量用种。我省冬季一般在11月上中旬播种。可采用穴播,每畦2行,行距60厘米,株距25厘米,每穴播3粒种子,用种量每亩约2-2.5公斤,播后覆土2厘米。
3.田间管理。播种后2天内喷乙草胺封草,对地面施用颗粒型毒死蜱辛硫磷防治地下害虫。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苗。苗肥以液体肥料为主,出苗后施少量尿素。立春后结合中耕追肥1次,尿素10公斤。2月下旬至3月上旬,搭架前再中耕1次。“浙豌1号”茎较柔嫩,易倒伏,必须设立支架,设立支架一般于2月底当苗高达30厘米时进行。爬蔓后四周用尼龙绳固定捆扎,防止倒伏。支架可采用竹竿、棉秆。干旱时可沟灌或滴灌,保持土壤湿润。
4.病虫害防治。潜叶蝇、豆秆黑潜蝇、斜纹夜蛾和蚜虫是豌豆的主要害虫,应在苗期和花期抓好防治工作,可用10%吡虫啉3000倍液加48%乐斯本800倍液防治2-3次。开花期一定要打毒死蜱等,防治钻心虫豆荚螟和豌豆象。气温在20℃以上必须应用潜克或灭蝇胺防治潜叶蝇,避免其大面积暴发。病害主要是白粉病、根腐病,可用多菌灵、根腐咛等药剂防治。
5.适时采收。当豆粒已充分长大,荚色由浓绿开始转白时为采收适期。根据销售或消费需要,及时分期分批采摘。 刘娜 胡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