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浙江气象

泰顺发布全国首个景区气象防灾减灾建设规范

  近日,由泰顺县气象局起草的全国首个3A级及以上景区气象防灾减灾建设县级地方标准《泰顺县3A级及以上景区气象防灾减灾建设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发布实施。《规范》对全县6个3A级及以上景区气象防灾减灾的应急准备与响应、防雷减灾、气象联络员队伍建设等9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和责任体系。
  泰顺多山近海,形成了多样化的山区小气候类型,台风、暴雨、低温雨雪冰冻等气象灾害频发,全县每年因灾害天气造成的经济损失约800万元,严重年份高达20亿元。2016年台风“莫兰蒂”冲走了当地3座国宝级廊桥。此次发布的《规范》,正是基于景区作为气象防灾减灾的重点和难点,亟需一个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标准来补齐气象防灾减灾的短板。
  据泰顺县气象局介绍,天气系统具有多变性,短时强降雨等往往要在发生前的几个小时内才能被较精准地预测。为此,该县在充分调查景区内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防灾减灾资源基础上,建设景区服务站,组建景区气象预警服务网络,同时绘制出景区气象防灾减灾风险地图,用不同颜色标注了“可能发生灾害的地点”“灾害影响范围”“相对较安全的区域”“紧急转移路线”等图标,借新媒体、科普长廊、宣传窗(牌)、门票等形式将风险地图告知游客,做到预案先行。
  此外,《规范》还对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快速传递作了量化,遇重大气象灾害,系统会通过新媒体、应急广播、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电话、对讲机等各类渠道迅速向景区传递气象信息,以便第一时间向群众播报最新的气象进展。对景区的气象监测设施,应急联络员、值班员等配备和工作职责,《规范》也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在景区(乡镇)至少建设1套能测定四要素(温度、雨量、风向、风速)的自动气象站,将气象应急准备贯穿景区防灾减灾每个环节。
张文献 肖晶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