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浙江气象

架通“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气象桥梁

——我省强化生态气象服务促高质量发展

  在“两山”发展理念的指引和鞭策下,浙江气象部门立足部门优势,积极融入地方高质量绿色发展战略,深挖生态气候资源,全面探索生态气象产品价值转化机制,逐步炼就生态资源的“气象点金手”。
智算“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到底价值几何?生态资源到生态资产的转化,需要通过价值化来实现。
  三山汇聚,连绵起伏,无与伦比的生态优势历来是丽水市的一张金名片。2006年起,丽水市气象部门便着力开展生态资源普查,《浙西南山区气候生态资源探测分析研究》《丽水市气候养生资源利用研究》等课题相继立项。
  为了解答“风的价值”,丽水市气象部门先后建成2座100米测风塔、23座80米测风塔,通过采集全市不同区域不同高度层的风力资源信息,开展全市风能资源评估,最后形成《丽水市风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为全市风电场选址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撑。此外,该市气象部门还有序推进太阳能开发利用,目前全市已建有黄源、双苗尖2个风电场,缙云、莲都、云和、松阳、龙泉等地光能项目多个。
  为了测算“景的价值”,我省气象部门开展了气象旅游资源普查,根据《气象旅游资源分类与编码》标准,对气象旅游资源进行本地化梳理。普查涵盖了云雾类、雨露类、冰雪类、风类、光类、古气候遗迹等等各类景观。根据普查结果,云雾、日光、冰雪、夜光、避暑、养生、遗迹、人文、物候等9类主题气象旅游资源游览线路跃然纸上,无一不使人心向往之。
智取“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如何实现经济价值?近年来,浙江“全域旅游”和“农旅结合”全面发力,气象部门当仁不让,鼎力助推。
  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的云和梯田,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梯田群,若气象条件适宜,便能见到万丈光芒从云海中喷薄而出、与万亩梯田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观。为了打响景观名号、便利旅游服务,当地气象部门在梯田景区内形成覆盖景区不同高度的云海视频观测网,对公众、游客和梯田景区旅游经营者等开放,足不出户便可视频赏云海、知天气,同时也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前来。
  在自然景观不胜枚举的浙江境内,各地气象部门争相举办气象景观风光摄影大赛,每件作品都犹如仙境、令人神往;丽水气象部门开展了“十佳观云台”“十佳观星营地”“气象景观体验营地”评选,并开展大量气象主题活动,“网红”打卡胜地引领了一波波旅游热潮;在气象部门大力推动下,丽水建成“中国气候养生之乡”,全省10地建成“中国天然氧吧”,5地获得“国家气候标志”,文成建成“中国气候养生福地”;气象部门还开展茶叶、枇杷等15种优质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不仅提升了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还显著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赵小兰 张晓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