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品牌

一只5元,一年能卖18亿元

缙云烧饼书写品牌神话

  一团白面,辅以猪肉、梅干菜等佐料,经过烧饼桶烤制几分钟即可售卖。缙云烧饼没有繁冗的制作工序,没有花哨的包装。但这看似简单而不起眼的地方小吃,却蕴含着大能量。缙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胡涌杰告诉笔者:“截至2018年,缙云烧饼示范店带动当地1.5万余人就业,同时还带动梅干菜、烧饼桶等关联产业齐发展。”
  从事烧饼行业28年的卢窕娃,已经在全国多个高速服务区开了20多家门店,并成立了烧饼餐饮公司,2018年收入达到800万元左右。“现在买房买车,都是做烧饼做出来的。”卢窕娃笑着说。
  从最早的挑担走街串巷售卖,到早年的街边小巷“低散乱”,再到现在高大上的“示范店”开遍全国各地甚至走向世界,缙云烧饼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壮大的?对此,缙云烧饼协会会长丁兴升坦言:“一方面缙云烧饼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从业门槛不高、创业投入低;另一方面得益于缙云县委县政府这些年来对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视。”
  丁兴升介绍,2014年2月26日,缙云县委县政府成立“缙云烧饼”品牌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烧饼协会),负责“缙云烧饼”品牌建设重大事项的组织协调工作。同时,出台《关于推进缙云烧饼品牌建设的若干意见》《缙云烧饼制作规程》等系列办法,推动烧饼产业发展。
  此外,缙云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缙云烧饼品牌建设工作,建立了两个烧饼培训基地,为缙云籍居民免费提供培训;凡是经培训合格的缙云烧饼师傅开示范店,县财政给予1万-3万元补助。
  缙云烧饼的制作,离不开当地的特色梅干菜。作为烧饼不可或缺的辅料之一,缙云梅干菜随着烧饼产业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缙云县源发蔬菜合作社负责人徐生可介绍,合作社2018年梅干菜销售量已经达到80万吨,产值800万元以上,带动当地1500余户家庭增收。“缙云梅干菜最大的特色就在制作工艺上,我们都是低盐腌制,要经过‘三蒸三晒’才能制成,其口感是其他梅干菜无法相比的。”徐生可说。
  丁兴升说,截至2018年底,缙云烧饼师傅们在全国各地开出示范店500多家,草根摊点(未经烧饼协会认证)6000多家,并把店开到了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
季建荣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