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唐豪
日前,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南三村的田野里,成片的水稻已逐渐泛黄,在田边和田埂上,随处可见颜色多样的花花草草,有秕谷草、百日菊、香根草等。萧山区农业农村局植保专家王国荣告诉记者,这些花草是水稻的天然防虫屏障,“有了这些花花草草,稻田每年可以减少2-3次化学农药的施用。”
王国荣介绍,秕谷草、茭白等是储蓄植物,可在水稻非生长季节,为寄生蜂等益虫提供替代食物和庇护场所,利于水稻害虫天敌种群的增长,维护稻田生态系统平衡;而百日菊、芝麻则是益虫的蜜源植物,能为益虫提供花粉和花蜜,让它们寿命更长、寄生能力更强、繁殖得更多;香根草可以引诱二化螟等害虫到草上产卵,幼虫在香根草上会因营养不良而死亡,可有效降低田间害虫的种群数量和危害。
据了解,我省晚稻以优质高产品种为主,抗病性弱,加之害虫抗药性上升,给常规用药防治带来较大难度。近年来,我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运用生态防控新技术,重构稻田生态系统,不仅提高了水稻自身的抗病虫能力,更提高了水稻品质。“‘以虫治虫’是绿色防控核心技术之一,能利用寄生蜂等水稻害虫的天敌来代替农药消灭害虫,提升稻田自身抗病虫害的免疫能力,效果显著。”省植保检疫站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悉,接下来,我省还将加强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标准的研究和飞防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作业有标准、服务有保障、行业成体系的发展格局。同时加强科研院校、推广部门、无人机生产企业、农药生产企业以及飞防服务组织之间在“人、药、械、技”等方面的合作。“以重构稻田生态系统为基础,推广无人机飞防为手段,我省绿色农业发展趋势将越走越好。”省植保检疫站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