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因偶然接触而爱上,以致开设了无人机飞防公司,有求必应服务广大粮农,临海农村青年娄子龙,奔忙于田间——
唯愿农民年年大丰收
□本报记者 唐豪
  初见娄子龙,是在临海市邵家渡街道潮际村的水稻基地里。瘦瘦高高、皮肤黝黑的他,正手拿遥控器,设置飞防航线,然后开始对稻田施药。21岁的他,已经是资深的无人机机手了,装机、修理、配药、施药等样样在行。“去年,我用无人机飞防的面积就超过了1万亩。”娄子龙跟记者说。
  娄子龙是“农二代”,父亲经营了一家粮食专业合作社,种有1000多亩水稻。初中毕业的娄子龙,拜师学习农机驾驶,之后便在家帮着父亲开插秧机、拖拉机和收割机等。农闲时节,也去师傅那里帮忙干活,一个月能赚六七千元。虽然收入不错,但他总感觉有点迷茫,觉得不能这么一直“混”下去。
  去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娄子龙接触到了无人机植保。受无人机施药高效均匀节省成本等优点的吸引,他萌发了当无人机机手的想法。在父亲的支持下,娄子龙前往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在杭州的服务点,学习无人机驾驶。一个多月后,拿到了“出师”证书,买来无人机开始为家里的水稻田进行病虫害防治。后来,他干脆成立了临海市腾云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为更多农民生产保驾护航。
  渐渐地,娄子龙的飞防技术和效率在当地声名鹊起,农户们纷纷向他发出邀请。于是,他一个人抱着一台无人机,来回于临海各地的田间。今年初,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娄子龙拉了两位朋友,新添了3台植保无人机,组建起自己的植保飞防队。“等我回临海了,一定请你们吃饭。”永丰镇种粮大户吴兴科对娄子龙团队格外感谢。今年6月,吴兴科在温州流转来的3000多亩稻田,暴发了严重的钻心虫、卷叶虫害。“短短几天,虫害迅速蔓延,如果不是小娄,我每亩大约会损失上百公斤粮食。”吴兴科想到去年在临海种稻时,请娄子龙防治过虫害,便打电话找他。娄子龙立即叫上伙伴,连夜赶去。次日一早,他们赶赴田头对症施药,一直忙到晚上。一天时间,便对染病范围内的1300多亩稻田完成打药。之后,他们又匆匆赶回临海,准备第二天为其他农户服务。
  上月10日,超强台风“利奇马”在台州登陆,临海众多种粮大户的农机设备损毁严重,大部分水稻被洪水淹没,引发白叶枯病。娄子龙的飞防队连续接到四面八方的求助电话,农户们请求他前往帮助防治。“那几天,每天就休息两三个小时,有时候连吃饭时间都没有。甚至有些地方的通讯也中断了,母亲打来的电话都接不到,把她给急坏了。”娄子龙对记者说。
  成立飞防队至今,娄子龙他们平均每个月会接到6000多亩的飞防业务,6月份甚至完成了8000多亩稻田的飞防。平时,还会做一些柑橘苗、莲藕田等的飞防工作。娄子龙说,这是农民朋友们对他的信任,让他欣慰。
  短短两年间,娄子龙收获了越来越多农户的信任,也让他更有动力去做好植保飞防这份事业。“我从小就知道农民种水稻的难处,病虫害一来防都防不住,父亲有时候辛苦一年,可能被病虫害折腾得亏本。”娄子龙说,他有一个愿望,就是田地里不再有病虫害,农民们年年都能丰收。“虽然这个愿望难以实现,但自己定将朝此目标尽心竭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