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食品药品安全

嬗变中的海宁农村家宴

  受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影响,海宁“办家宴”氛围浓厚,婚丧嫁娶、乔迁祝寿都要举办家庭宴席,农村家宴也就随之成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当地通过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打造农村家宴中心“放心厨房”,从硬件提升和规范流程方面降低风险,成效显著。
“正规军”上“榜”,优劣“网上见”
  两年多前,海宁县市场监管局着手对“乡厨”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我们参照餐饮企业厨师的操作规范,再结合本地办酒席的实际,设置了‘规定动作’,明确了‘违规动作’,比如不允许厨师抽烟、赤膊等。”海宁县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监管科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紧密沟通指导,海宁市乡厨协会联合相关家宴承办企业出台《农村家宴厨师服务操作规范》,这是省内首个农村家宴厨师服务操作规范地方性标准,培训通过的农村家宴厨师可获得“培训合格证”。同时,“乡厨”每年还必须做一次健康体检,取得体检合格证明后,方可承接农村家宴。“乡厨”有了“两证”还不够,海宁还对“乡厨”开展动态管理,制定了《海宁市农村家宴厨师记分评价办法》,对“乡厨”资质备案、教育培训、操作规范和现场管理等行为进行评分,以自然年度为周期,由镇(街道)、村(社)食品安全指导员对“乡厨”现场打分。被列入黑榜的“乡厨”无法进入农村家宴中心工作,同时,如果农村家宴中心聘任了“黑榜”厨师,整个中心都将被扣分。
  海宁还将“乡厨”资源信息和“红黑榜”情况在海宁市餐饮食品安全网进行公示,方便市民查询、挑选。
近千人“入编”农村乡厨,安全有保障
  规范化发展“乡厨”,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老百姓。陈奇就是海盐农村家宴厨师改革中的首批“淘金者”。他曾供职于海宁的大酒店、机关食堂,看到农村家宴的巨大市场后,他辞职创办了海宁市喜乐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现在,他用大酒店的餐饮标准为村民办家宴,赢得了村民们的认可。目前,陈奇公司累计营业额已突破1000万元。
  挖掘农村家宴的大市场,引导农村家宴消费升级,让不少像陈奇一样的年轻人找到了新商机。袁晓是当地一名女“乡厨”,在学校里学的就是烹饪专业,现在她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并注册了经营范围为“农村家宴服务管理”的个体营业执照。
  陈奇、袁晓只是海宁“土厨师”变“正规军”的缩影。目前,海宁获证“入编”的乡厨就有近千人。
  一位“红榜”厨师的年收入能有近20万元,就连普通切配工年收入也有7万元左右。不少“金牌”厨师还把生意做到了省外。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海宁乡厨”品牌逐步打响。去年,海宁的6家农村家宴服务公司携手成立农村家宴食材集中采购配送平台,通过集约经营、抱团发展来闯市场。
  在产业嬗变之中,除了“乡厨”以及相关产业直接获利,海宁农村老百姓的幸福感也由此大大提升。“现在农村办家宴,跟在城里大酒店吃酒席差不多,不仅食品安全有保障,味道也更地道!”海宁农村老百姓这样评价道。 于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