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重建家园,党徽团徽闪闪亮

——记临安区农业农村局救灾服务队的一天

  □本报记者 蔡希师
  危难之际显风采。台风“利奇马”横扫过境,杭州市临安区深受其害。区农业农村局迅速调兵遣将,组成以“三服务”成员为主共91人的抗灾救灾服务队,驰援灾区救援重建。22日,记者跟随其中一个服务队,作了一次现场采访。
  早上7时,该局由46名党团员组成的服务队准时出发,前往位于偏远山区的岛石镇新二村。当记者到达现场时,迎风飘扬的两面服务队队旗旁,服务队已经开始劳动了。
  新二村受灾较为严重。尽管过去了十多天,“伤痕”还是随处可见。村文化礼堂旁的空地上,淤积着一层厚厚的污泥,还有残枝碎石和垃圾。由于机械无法入内,十多名队员只能靠着铲子和小推车清运。污泥中不时出现的木头,则需要队员协力将其抬出。“可多亏了这些好人,我们村里才能清理得这么快。”一名在旁边搭手的大妈向记者感叹道。
  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小推车拉了一趟又一趟,汗水渗透了衣服,队员们胸前的党徽和团徽在烈日下闪闪发亮。局机关党总支副书记蔡铃潇告诉记者,灾害面前,党团员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责任和担当。
  在新二村的后山上,20多名队员正在清理被沙石填满的排水沟。村干部杨雨仙说,排水沟堵塞段长10余米,如不尽快清理出来,一旦再下大雨,雨水将直接倒灌进村里。队员们铲撬手挖,挥汗如雨,不少人干脆“赤膊上阵”。渴了喝口水,饿了啃口面包……
  一个上午,他们完成了两个点的清理工作。在路边简单地吃了盒饭,作了短暂休息后,他们又忙碌开了。全村的角落,包括田野中、巷道间、农房后、河道边,随处可见他们弯腰清理垃圾的身影。
  时针指向了16点,现场清理即将完成。这时,服务队得知,部分居住于地质灾害点的农户,需要转移到各个安置点,而村委会前的安置点还在搭设避灾帐篷。村民的需求就是命令,服务队迅速赶去。他们在当地工作人员指导下,搭建起一个个帐篷。局团委副书记刘波告诉记者,想到自己搭建的帐篷能为村民提供临时住所,不受风雨侵扰,这点辛苦还算什么。“服务队成立以来,每天的工作状态都是如此,白天到现场帮助村民重建家园,晚上回局后准备下一步工作。”服务队牵头人陈生东表示,他们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服务好灾后重建,确保在9月30日前高质量完成灾后农村环境整治和农业生产恢复工作,不获全胜不收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