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养生

豆浆蟹黄不会引起性早熟

补药和肥胖才是危险因素

  •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现在的孩子几乎不再有营养不良的困扰,但却有另一个麻烦——性早熟。同时,坊间也流传着各类导致性早熟的食物清单,如豆浆、牛奶、炸鸡、榴莲、燕窝、蟹黄等被称含有激素、催熟剂等成分,会导致孩子性早熟。这些说法科学吗?如何防止孩子因日常饮食不当导致性早熟?来听听专家的说法。
    提早发育不等于真的性早熟
      儿科专家表示,并不是所有提前出现第二性征的现象都是性早熟,比如离开母体后雌激素的影响突然中断,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性激素分泌增加,有些新生儿也会出现乳腺肿大、好似月经的阴道黏膜细胞脱落,这与性早熟并无关系,可自行消退。在医学上,性早熟有真假、完全与不完全之分。
      如真性性早熟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出现问题、过早启动有关,往往找不到确切的原因。下丘脑提前分泌和释放促性腺激素,身体会产生与正常青春期发育相同的特点,比如提前出现第二性征,生殖器官发育等。其主要影响孩子成年后的最终身高,孩子通常早期身高长得较快,甚至要比同龄孩子平均高出半个头到一个头;尽管短时间内长得快,但孩子长高的时间缩短,最终身高通常比同龄人矮约10—15厘米。及时发现后可以对身高进行干预治疗,但费用较大,且见效需要时间。不过家长不必担心,它并不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假性性早熟并不涉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病变问题,通常由多种原因,如饮食、光污染、心理因素等,导致体内性甾体激素提前升高到青春期水平,从而出现第二性征。
      也有孩子出现单纯性乳房早发育、阴毛出现或早初潮等现象,其他性征没有变化,属于不完全性性早熟,可能与维持下丘脑稳定的负反馈机制尚未发育完全有关系。
      专家提醒,如果发现孩子有性早熟的征兆,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尽早带孩子到医院确诊。
    日常饮食无需过度担忧
      饮食与营养摄入和孩子肥胖有关,儿科医生欧茜指出,肥胖有可能会增加性早熟。但家长无需看食物都带着性早熟的滤镜,特别是豆浆、鱼籽、蟹黄等食物。
      豆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它和人类雌激素的结构类似,有的人认为它可以产生和雌激素类似的作用,因而不给孩子喝豆浆。但欧茜表示,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认为日常饮用豆浆会引发儿童性早熟,或者导致男性女性化。大豆异黄酮虽然和雌激素结构相似,但生物利用率和效应并不相同,日常饮用豆浆和性早熟的关联微乎其微。
      鱼籽、蟹黄等动物性腺食物也在家长担心引发性早熟的食物黑名单上。欧茜说,鸡蛋和鱼子其实都是动物的“卵”,但少有家长认为鸡蛋会引发性早熟。鱼籽、蟹黄等食物日常摄入量对于身体发育没有问题,即使是动物的生殖腺、含有一定性激素,因为动物的性激素和人类的性激素结构大相径庭,对人体产生生物效应有限。
      燕窝价格不菲,但其主要成分蛋白质、唾液酸含量与鸡蛋相比并无优势,和激素、性早熟也无直接关系。
      其他被传言容易诱发性早熟的食物,如果汁、榴莲等,和激素无关,但和肥胖、营养价值有关。榴莲的热量比一般水果高,每100克可食部分热量大约为147千卡,脂肪含量约5.33%,含糖量约27%。喝果汁很容易导致孩子摄入过多的糖分,而糖分过高则容易导致肥胖,肥胖是性早熟极为重要的一个诱因,但并不能说明食用果汁、榴莲是性早熟的直接诱因。
    给孩子进补名贵药材或致性早熟
      除了日常饮食,一些家长总担心孩子缺乏营养、体质不佳,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辈,更喜欢“投喂”孩子,还可能误信网络上的养生保健言论,给孩子食用名贵药材、保健品等,从而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释放,导致性早熟。
      对此,欧茜表示,尽量减少儿童口服液等保健品的使用,减少对“神奇”的药品和保健品、奇特“养生”方式的迷信。许多老人推崇的药膳,目前也没有一例中药或者中成药能通过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测试,以明证其有效性。家庭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勤洗手、按时接种疫苗,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更能让孩子增强体质、远离疾病。 陈思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